道家经典
金仙证论
江右株林桥传庐 柳华阳撰并注
目次
序炼丹第一 正道浅说第二 炼己直论第三 小周天药物直论第四
鼎器直论第五 风火经第六 效验说第七 总说第八
调药炼精成金丹图第九 图说第十 顾命说第十一 风火炼精赋第十二
禅机赋第十三 妙诀歌第十四 论道德冲和第十五 火候次序第十六
任督二脉图第十七 决疑第十八
危险说 后危险说 增注说
序炼丹第一(尽言小周天)
华阳曰:欲修大道者,理无别诀,无非神炁而已。
神乃心中之元神,炁即肾中之元炁。炼精之时,则炁原在乎精中。精炁本是一物,所以曹祖师云,大道
简易,只神炁二者而已。凡学道之士,能识神炁之道,即是阴阳,性命之道也。故曰,无别决,神炁而
已矣!
先须穷其造化,究其清浊。
造化者,乃吾身之生机,人由此机而生形,仙佛由此机而成道。学者能先穷此造化之机,则有下手处矣
。清者是无天地人我之象,浑浑沦沦,恍如太虚。斯时一派先天机之未发,虚而待之,静极自动,是为
清也。浊者因有存想思虑见闻,知觉而后机动,即为浊也,岂可不究哉。
则精生,方可探摄。
精生者,元炁之动是谓精生。探者,探其炁之妙处,必须以我之正念,敛收微细之神,诚志专意,探入
其炁之动所,招摄已生之精,归于本穴,用火烹炼。
次察其呼吸,明其节序。
呼吸者,异风也。其用则有次序。转变之法,非可一概论也。如精生之时,则当用摄精之呼吸。如药生
之时,则当用采药之呼吸。药既归炉,则当用封固之呼吸。如起火之时,则用起火呼吸。沐浴之时,则
用沐浴之呼吸。金丹始终全仗呼吸,故曰节序。
则神凝,方自恋吸。
神既凝入炁穴,则神自恋炁。神炁相合,则炁自然恋神矣。
然后可施可受而精可化。
施者,后天气也。而为母气。受者,先天炁也,而为子炁。子
炁既受母炁,则精自化炁矣!倘不明母气之真消息,则子炁散于外境,其精焉得化而为炁乎。
余见世人亦知阳生而炼精不住,金丹不成者,皆因不知其自然而然以混采混炼之过也。
凡世之学道者,知阳生固多矣。而所以化精成金丹者,何少也。由不知其风火之法,药产有时,封固有
炉,周天有度,混采混炼耳。
且观古书之所作喻,名炉鼎道路,则人被炉鼎道路之所惑。
古书所喻炉鼎者,是炼精炼炁之所。方士借此为言,曰女鼎,曰烧炼。初学未得真传,信而惑矣。纵有
真志,岂不误哉!而道路者,即采取升降任督之脉络也。俞玉吾云:任督二脉呼吸往来之黄道也。任脉
者,起于中极之下,以上至毛际,循环腹里,上关元至咽喉也。督脉者,起于下极之脑并绕脊里上风府
入脑顶。二脉通则百脉俱通矣,采取由此而运周天,由此而转,能识此炉鼎道路,则金丹无不成矣。
喻名铅汞药物,则人又被铅汞药物之所误。
古人修丹,以神炁比喻铅汞,以真精比喻药物,使人易悟。愚夫闻之,言铅汞便以凡铅凡汞烧炼为药物
,妄图点化服食,求富贵长生,反到丧身破家,愚之甚也。
故假道愈显,而真道愈晦。世因喻而惑人诳人者众也。
群书喻名虽多,究其根源之所在,无出乎心肾之神气而已。妄人见喻借喻为盲,而诳人曰,药之先天气
不在自身,在女鼎。初学浅见不能分别真伪,信方士迷弄不识金丹,真诀不明,大道根源岂不更惑乎。
由此观之,智者得师而明,患者被师而误。皆因不悟群书简易之妙而竟失于正理矣。
智人能识真假,除妄归正,参悟大道。访寻明师以求印证秘密之真诀。愚夫不然,喜旁门之小法,暗图
为人之师,纵有仙书真决,而曰吾不用看经,真诀在吾心内,惑众乱真。后学以为至言,皆因心地不明
,少读群书,未有不失正理者也。
故予正欲详而直论天仙道者,原乎先天之神炁。
神乃元神,炁即元炁。何以谓之先天,当虚极恍惚之时是也。既知恍惚是谁,恍惚此即先天之神也。恍
惚之时,不觉忽然真机自动,阳物勃然而举,此即先天之炁也。若此时即能下手修炼,何患不仙也。
炼精者,则炁在乎其中。
精由炁化,炁由精满。炼精者,即是炼炁。故曰,炁在其中矣。
炼形者则神在于其内。
炼神即是炼精,古云:形化而后炁生,神凝而后水融。神炁合一,故神在其内矣。
炼时必明其火,用火必兼其风。
火者神也。精生之时,必以神而驭精则精归源,既知归矣又当久久以呼吸熏蒸,则精方能化为炁。
存乎其诚,人乎其窍,合乎自然。
凝神之时,外除耳目,内绝思虑,专志一心凝入炁穴。又要合自然之动静,不可强制放纵。
若能如此依时而炼,则药物自然生矣。
依时者是阳动之时。依时而炼,凡有动时遂即炼之,既炼己、则药物自然生矣。
生,竞游其熟路者有之,若不起火归炉,难免走失之患也。
熟路者,即阳关也。乃昔日精炁所游之路。古人有走泄者,皆由此也。起火者,是药物归炉之工法。药
生若不采归炉,则药物顺熟路而泄矣。
然药物既归炉,又当速起火逼行其周夭。
古云:火逼金行颠倒转着,即此也。行是阴符阳火之法,若不行周天之火,则炁不聚丹不结矣。
尚不明火候之精微,虽有药而药亦不能成丹。
火候是一总名,其中有次第节序。而各有其候,如精生有调药之候,药产有采取之喉,归炉有封固之候
,起火有运行之候,沐浴有停息之候,火足有止火之候,此乃小周天之秘机。如若不尽精微,虽有药不
得火之法度,则焉能成丹世,可不历历以明之哉!
不知橐籥之消息。
橐籥者即往来之呼吸,古人喻之曰巽风。升降由此风而运,不得此风则辐轴不如法,凡小周天,始终全
凭橐籥之风以为金丹之权柄。
不明升降之法度。
升降是运行周天之法,既行周天则有度数,往往学道之人不知升降度数,所以丹不结矣。
不识沐浴之候。
沐浴者乃卯酉生杀之位也。故停息为沐浴之候也。
不晓归根之所。
归根者乃还气穴归其本位之所。
如此空炼,何得成其道也。
兀坐顽空。不明大道要诀,虽修无益矣!
大凡临机之时,必须畅明其神,勇猛其志。
此机时者,即采取薰炼之时也,切忌昏迷散乱。欲修丹者,当自精进勇猛。非他人所能助者也。
立定天心之主宰。
天心名曰中黄,居于天之正中,一名天罡,一名斗杓,在天为天心,在人为真意中宫,若失真意,犹如
臣失君主矣。
徘徊辐辏之运转。
辐辏者,即徘徊往来之意。犹如车轴使爪之运转一般。太上云:三十轴共一毂。
内鼓橐籥之消息,外依斗柄之循环。
橐籥即呼吸也,周天火候凭橐籥之息以定周天之度数。朝元子云:劝君穷取周天数,莫使蹉跎复卦催。
斗柄循环即活泼运转之机耳。
如此神炁相依而行,相依而住,则周天之造化,无不合宜矣。
凡行火之时,炁依神而行,神依炁而住。火候当行,则神炁亦当行。火候当住,则神炁亦当位。火候当
止,则神炁亦当止。如此而炼,则金丹无不成矣。
时乾隆庚戌春传庐柳华阳序予皖城之洁王古庙中
正道浅说第二(尽言小周天)
华阳曰:仙道炼元精为丹。
凡炼丹下手之仙机即炼肾中之元精,精满则炁自发生。复炼此发生之炁,收回补其真炁,补到炁足,生
机不动是谓丹也。则人之根窍无漏精之路便成人仙矣。
服食刚出神显化,世闻无不善而愿求者。
服食者是得前小周天如法修炼,以采大药运过三关,故曰服食炼炁化神,出神显化世间,无不喜矣。
奈何天机秘密,学者未必穷其根源,故多在中途而废矣。
天机者即吾身中之生机。古人云,阳炁生,今人曰活子时。真仙上圣秘之深密不书于竹帛,学者无所觅
处,空自磨炼,岂不在中途而废。
所以予今浅说,使学者概而证之。夫精为万物之美即养身立命之至宝。
万物最美曰精,人有其精则生人,无其精则死。所以精者即性命之根源。阴符经云:精是炁之母,神是
炁之子。古云,留得阳精,神仙现成,岂不宝哉!
如精已败者,以精补精保而还初,所谓得生之由。
中年,年迈之人,因精已耗散。故必用补精之法助之。钟离真人云,晚年修持先论救护。
未败者,即以此而超脱养胎化神,则亦易为易修易成之果也。
未败者是童贞,本存阳精足炁,免得补精筑基之功,从此下手采大药不过七日,静功十月之期即可以出
神为神仙乐事,故此易为易修易成是也。
若以神顺此精由自然之造化则人道全。
世人每遇精生,不知修炼,顺此造化,男女交合,即为生人之道,由炁顺化。
若以神逆此精修自然之造化则仙道成。
真人知此精生之造化,以神留精逆归炁穴,用火锻炼精化为炁,脱胎神,化仙佛,从此而得由精逆化也
。
故精者乃是人死人生之关锁。
精乃凡圣根由,故名关锁。精耗必死,保而炼之即生,此理之至也。
其名虽然称之曰精,其里本自无形,因静中动而言之曰元精矣。
此精当未动之先,里本虚无,有何精可名。因人静极,阳气从静而发动,故名之曰元精矣。
当其未动之前,浑然空寂,视之不见,听之无声,亦非精也,亦非物也。无可名而名,故名之曰先天易
,曰无极时也。
此正鸿蒙未判之时,玄门名曰先天,释氏名曰威音,易曰无极。总属虚无,是无气之谓也。
斯时,刚神寂机息,万物归根,此正谓之虚极静笃。
此正上文鸿蒙是也。浑然一团,不见天地人我之相,如万物逢冬归根,阳炁潜藏,故曰机息。然则机虽
息,而生炁之机即在息机之中矣。
静中恍惚,偶有融会之妙意。
此言炁机将萌,未动之时也。
便可名而有其名,故名之曰道,易曰太极时也。
此正上文炁机将萌是也。
因此机一萌曰元炁也。炁既以萌而又旋动萌元精矣。
元炁元精分而言之,其机则是一也。
修仙作佛之造化,即从此而入手。若夫尘念兼起,必化淫精,顺阳关而出。
凡修丹者,即在此时用工,则神炁自然相投合而为一。若炼已未熟,逢此炁机,淫念顿起,真炁必化后
天有形之精,顺阳关而泄矣。
修士正当此时正念为主,以神驭炁,起呼吸之气留恋元精,可谓还原之道矣。
既以神驭炁,必加呼吸之气收回元精,其精自然逆回于炁根矣。
真精既得还原,敢其神气混合,两不相离,使二物熔化合而为一也。
元精不能自镕在元神,镕之绵绵若存,使性情相洽。神气合而为一者也。
如易所谓天地氤氲万物化生。
天地之气不交,万物无所生。焉金丹之道不交,真种何所觅乎。崇正篇云:两般灵物天然合,些子神机
这里来。
然后先天真一之炁仍旧从窍中发出。
窍即丹田炁穴也。所以混然子云,火从脐下发即此。
而为金丹之主宰。
主宰者依此炁为主也。
所以古云未有不变媾而可能成造化者也。
此即尹真人之旨。造化者,即采取运周天之造化。先若无交媾之法,何得有药产之机发现也。交媾即调
药之法。檐漪真人云:人身中只有一个元炁,只要回光返照,将此炁收敛,沉到极处,久之,其中自有
造化。
夫既知此炁之生机,即可行火补炁而炼丹。
生机者,即药产之时也。古人云:药产神知,即此也。行火,行周天阴符阳火之法,即升降往来,复还
丹田之所。真炁得此动炁之所补,故谓之炼丹也。
故有辨时采取周天之候。
辨时者,即言药之老嫩。古人常表药老炁散,不能结丹。药嫩炁力微,亦不结丹。然则何时不老不嫩,
上阳子云:若人采先天炁之时,以暖炁为之信。又伍子云:如浴之方起,而暖炁融融,然此不辨,辨在
其中矣。
周天法者,是言子午卯酉之法。子午为进退,卯酉为沐浴,然子午亦有沐浴。
古云时至神知,正言此药产之先天炁者是也。
药产神有所知,即上文暖信之谓也。若不知采取,则当面错过矣。
修士宜当此时须用凝神合炁之法。
以敛聚微细之元神入于炁中。
收付于本宫,则是为我所有之妙药矣。
本宫即丹田也。
药炁既承受以归炉。
炉即丹田也。
须当徘徊于子午。
午属于顶,子属于腹。
运动身中之璇玑,又必须假呼吸之气而吹嘘之,方得乾坤于玄关,合而为一,循环之沟管矣。
璇玑者,即黄赤之消息,天道日月之循环。由黄赤而行丹道,神炁之循环,依任督而运。七悟祖师云:
采取以升降,从督脉上升泥丸,从任脉下降丹田者。盖真阳之炁,不能自循环于乾坤。须假呼吸之气,
吹动元关橐籥之消息,逼逐真阳,通任督,达乾坤,合玄关,而为天地。吾身造化之一大总窍矣。紫阳
云:一孔玄关窍,乾坤共合成是也。
故神炁承呼吸之能,才得相依同行,而不外游矣。
神行则炁行,神住则炁住,而为相依矣。且神炁又当承呼吸之能,方得随脉络而不外游矣。然呼吸皆神
炁之权柄也。
且气之行住,又怕有太过不及之弊,故必依周天之限法,夫周天法者。
周天三百六十五度有零,故以法数而限定之也。
言十二时如一日一周也,故冲虚子云:子行三十六,积得阳爻一百八十数,午行二十四,合得阴爻一百
二十数。
阳爻自子至巳为阳,阴爻自午至亥为阴。阳爻用九积数一百八十,阴爻用六积数一百二十,共成三百六
十数。
外兼卯酉之法,中途行沐浴,完成周天。
卯在六阳之中,酉在六阴之中,凡行沐浴之法必在中途。而熏蒸周天原有三百六十有零。前行三百,未
满造化之积数,此行沐浴无数之火,合成全机。
所以古云:气有行住起止多少之限法。
行住起止四法即达摩云:四候有妙用。又云:一时用六候,则采封之法兼于其内,行者行于黄赤,住于
生杀,起于虚,止于危,是为一周天也。
白玉蟾云:起于虚危大,以虚危穴宿在坎宫子位也。
学者不可不察也,夫既得周天之妙用,积累动炁。
动炁即丹田之生机。
时来时炼,补完真炁。
凡丹田有动之炁,即要炼之,以完一周天。如若不炼一周天,则本根之炁不得满足而亦不能成大药。冲
虚子云:又不可一周完而不歇,虽无大害,亦近其动机,为无益也。
则精窍不漏,便可谓之长生矣。
李真人云:阳关一闭,个个长生。
如有精窍漏者,则未及证不死之果。
有精漏,则是有死之凡夫。无精漏,则是不死之真人。世亦有一等不漏精之躯未经火法,久之亦漏非真
人,熏蒸不漏。又有老者,弱者,而阴缩者,自无精矣,是精已枯竭,休误认为修证。
必加精修以元精尽返成真炁。
无精则阳不举,内里有真实,丹成矣。
则亦无其窍。
无精则阳关之窍自闭矣。
而外形亦无萌动之机。
窍闭则阳不举,方是丹成。若有微萌之意,未证有成,必加火以意炼。
则是名为大药成矣,便可作大周天之工法也。
以上尽言小周天。
炼己直论第三
华阳曰:昔日吕祖云七返还丹,在人先须炼巳待时。
己,即我心之念耳。若欲成还丹者,必须炼己为先。已若不纯,焉得精还为炁,炁还神也。盖七乃火之
成数,先以火入水中,谓之返也。后以炁升火位,谓之还也。待者候也。若欲有心待之,则属于拘滞而
真阳反不生。若欲无心而待之,则落于顽空,错过真机,此则有无两失矣。然则若何为哉,且有还于无
,而无内灵似于有,故离骚远游篇云:毋滑而魂兮,彼将自然。一炁孔神兮,于中夜存。虚以待之兮,
无为之先。
盖己者,即本来之虚灵,动者为意、静者为性,妙用则为神也。
四者未发之前,浑然如太虚,有何名目。因机萌而言,故有意性之喻。
金丹,神虽有归一,则有双发之旨。
凡炼丹时,先则无为,寂然不动,浑然空空荡荡,不见有无之念,待其机之动时则发意采取,运周天时
又立念,主斗杓干旅二炁,橐籥之消息,而神又随真炁循环。
先若不炼已还虚。
还虚者,是纯乎以静,静乎以化,杳无朕兆。还乎鸿蒙,复乎无极,万象空空,此即本来之性体是也。
则临时熟境难忘。
时即药产之时,先若己不纯,采药炼药之际,则有分花之念,神不能主张,炁则散也。
神驰炁散。
神不宰气,安有不散也。
安能夺得造化之机。
夺者,取也。造化者,阳生也。
还我神室。
此神室,即下丹田也。凡神室,却有三釜炼精之造化,即以下丹田为主,故神气起,由此归藏,亦由此
是之,谓神室,即神气所居之室也。
而为金丹生发之末耶!
由前活子时用之得法,然后方有气发生,而为炼丹之本。
故古人炼己者,寂淡直捷,纯一不二。
不存有无之念,故可以谓纯一。
以静而浑。
正是鸿蒙无极之时。
以虚而灵。
十二时中不昧曰灵。
常飘飘乎。
不著一点形迹。
随处随缘而安止。
四相俱忘,安然独立自在。
不究其所在。
是过去,心则无了。
不求其未至。
未来心不萌。
不喜其现在。
现在心不存。
醒醒寂寂。
照而寂。
寂寂醒醒。
寂而照。
形体者不拘不滞。
不被身之所劳。
虚灵者不有不无。
活活泼泼。
不生他疑。
明心见性。
了彻一心。
通天彻地杲日当空。
直入于无为之化境。
威音之前,无极之先。
此乃智者,上根之炼法也。
此以上皆言顿法,还虚之炼法者也。
若夫中下之流则未然。
未炼修己之人曰中下,非世曰中下,盖修道本无中下。
当木炼之先。
已未炼之先也。
每被识神所权。
凡思虑有心,总是识神用事也。
不觉任造化之机而顺化。
世人每遇身中炁机之生时,不知修炼而行世法则生人矣。亦有不交媾者,此炁而亦耗散。何故炁既发动
,不得其法,留归本处,焉有不顺化者耶。
欲炼精者不得其精住。
炼精是坎离交媾以前之法,名曰调药。若不知调法,精则不能住矣。
欲炼炁者,不得其炁来。
炼炁者是小周天之法,不得炁来是炼精不住,故此无炁之发生也。
古云,不合虚无,不得仙,盖谓此也。
能到虚无,方可炼丹。如不到虚无,丹则不成也。
故用渐法而炼矣。
由浅而深。
且谓炼者断欲离爱,不起邪念。逢大魔而不乱者曰炼。
欲爱是妻子富贵师弟等事,断而不留为练已。有力邪见者是眼偶见奇异,或见光,或见光中现神物,或
平日所未见者,今始见之为外魔。于此信之,即为魔之所诱,曰天魔,曰邪魔,曰妖魔。眼不见或心见
者为阴魔。见而喜悦为好,贪见则著魔矣。心不见或耳见者,耳闻魔言,或言福,或言祸,喜闻则著魔
矣。见而自不见,闻而自不闻,知而自不知,依于正念,魔与我不相干也,不乱者,水火刀兵劫杀打骂
,凡诸魔来,皆不可妄生惧乱之心也。
未遇苦行,勤求励志,久而不退者曰炼。
未得诀者,当立真志而求师。天地之间,富贵以及妻子是有定分。若大道则不然,可以苦志而得。古云
,有志者,事竟成。古来多少不该成道者而竟成之,非生来有分也。
虚心利人,不执文字恭迎而哀恳者曰炼。
世之学道不得其真传者,皆因己之假学问障于他人之真学问,故不得其道矣。若能虚心恳切执弟子礼,
行弟子之事,岂有不得者乎。
眼虽见色而内不受纳者曰炼,耳是闻声而内不受音者曰炼,神虽感交而内不起思者曰炼。
此三者真炼法。
见物内醒而不迷者曰炼。
即六祖所谓见物心速起。
日用平常如而先练巳纯熟。
己纯后可炼丹。重阳云:湛然不动,昏昏默默,无丝毫念想,此由炼已纯熟而得。康节云:思虑本起,
鬼神莫知,不由乎我,更由乎谁。
则调药而得其所调。
即前炼精之法。
辨真时即得其真时。
即药产之时,用采药之法。
运周天始终如法升降。
周天是往复之机,升降是进退之工,由己纯,则无昏沉散乱矣。
己有不得其先炼者,则施法之际,被旧习所弄错乱节序,故不得终其候也。
错乱节序者,因己未熟,或知采封,不知运行,或知升,不知降,或知升降,不知沐浴,或知先天气,
不知后天气,或气行神不行,或知周天不知归根沐浴。
世之好金丹者,云有不练已而能成道者,谬矣!
西王母云:声色不止神不清,思虑不止心不宁,心不宁兮神不灵,神不灵兮道不成。
炼己者在于勤,若不勤则道遥也。
已在时刻勤炼,如若放荡,丹则有走失之患矣。
昔日吕祖被正阳翁十试正念而不疑。
吕祖任他魔来,不生疑心,独立正念后,六十四岁随正阳翁修道,卒能成道。
又邱祖受百难于重阳,苦志而不懈。
邱祖初至重阳会下,重阳谓邱饮稀粥,邱自知福为小,苦行七年,累遭魔难.当过二番死魔,二次飞石
打折三根助骨又险死摸折,三番臂膊恁般魔难,苦志而不动心,自能决烈精修。
费长房静坐偶视大石坠顶,不惊不动,此得炼己定心之显案也。
昔世尊坐于菩提树下,魔主波甸领百万魔众以兵戈恐佛而不动,以魔女淫事诱佛而不动坐。坐至坚刚牢
固,自言我终不起离于此坐。
并书以告同志。
小周天药物直论第四
华阳曰:仙道元精喻药物,药物喻金丹,金丹喻大道,何喻之多也。
神从炁化,炁从精生。欲望成其道者,先当保其精,精满然后气生,以此生气是名药物,药物炼之不动
便名金丹,服此金丹出神千百亿化身。天地坏时,这个不坏,故喻名大道矣。
道藏经曰:精者妙物,真人长生根。
黄庭经云:留胎止精,可以长生。
圣圣真真,莫不由此元精以阐名药物也。
正阳真人云:除了铅汞两味药,都是哄弄愚夫。
夫药物既根于元精,而又曰元炁者何也。
静为元炁,动为元精。
且此炁从禀受隐藏于炁穴。
炁穴即丹田也。
及其年壮炁动。
人至十五、六,丹田炁自动。
卻有向外拱关变化之机者。
炁动自有暖融之信,至于阳关不知修炼,因此,之融信则神转变而为情,而亦至于阳关,此炁则化淫精
而出。
即取此变化之机,回光返照,凝神入炁穴,则炁亦随神还矣。
古云:回光返照要知去处。
七悟禅师云:凝神收入于此窍之中,则气随神往,自然归于此窍矣。
故谓之勒阳关,调外药及至调到药产神知。
药产有二景,时至神知为内景,药炁外驰外别有景。
斯谓之小药,又谓之真种子。
行大周天初采药时谓之大药,此处行小周天初采药时,谓之小药或谓之其种子。古人未言小药,而曹伍
二真人始发小药之名。后人即可以用药不误,药产之真时,因得此名则易明矣。
因其有顺逆之变化者,故曰元精元炁也。
顺为无精,逆为元炁。
若不曰元精,则人不知调外药。
元精从外摄归炉内,谓之调外药。
以混采混炼于周天。
无药先行火,水火煮空档。
不知既无其药,且落于空亡,将以何者为小药哉。
不知前此调药之工,则无药产之景到。
然古人但言调药,而不言调法。
法即绵绵不断之旨。
七悟云:一阳初动,凝神入炁穴,息息归根。
不言调所。
所即炁之融动处。
又不言调时。
时即外物动之时也。
一调药之虚名,在于耳目之外,未得师者,茫然无所下手,故我今直论之,曰,既知调药吴,则元精不
外耗。
以前尽言调药化精之法,以下皆说小周天之事。
而药炁自有未机焉。
古云:神明自来。
此古圣不肯轻言,直论予明而显之,曰,未有知机而不采者,未有未调药而先采者,如此或缺焉,是不
得药之真故也。
未得真传,则不能得此药。
且欲得药之真者,惟赖神之静虚,炁则生矣。
混然子云:时至炁化,机动籁鸣,火从脐下而发。
冲虚谓之,动而觉。
动者炁也,觉者神也。
以此不惧不惊。
或者乍见此景而不禁惊讶,则心动而神散。欲望成丹,不亦远矣乎。
待而后起。
阳未融盛,不可急于采取。
冲虚谓之复觉。
此即在后风火经见得明白。
此时即药炁之辨机,不令其顺而逆之。
顺是出炉,逆是归炉。
斯谓之采药。
守阳真人谓之归炉。
鼎中既有药炁。
此鼎即丹田也。
则有周天之火候。
周天三百六十五度有零,薰炼金丹亦似此理。
起刻漏之息火以烹炼之。
刻漏即是呼吸,炼金丹法全在呼吸之气,以定爻数。
古人谓之升降也。
升谓之进,降谓之退。
然采得此药来。
由周天之法如意。
斯固谓之金丹。
丹,是炁得火之炼法如意,谓之丹矣。
即可以行大周天之法。
是采大药之秘机。
则小周天之造化从此毕矣,余愿同志者休误入于邪师,以淫精之邪药认为真药,则非药也。
鼎器直论第五
华阳曰:仙道以神炁二者熏蒸,封固,喻之曰炉鼎。如炼外丹者,以铅汞烧炼之炉鼎也。悟之,则在一
身迷之堕入别途,故世因炉鼎之喻而惑者,众矣。且有一等妄人,见炉鼎之喻,因诳人曰,以女人为鼎
,以淫媾为药,取男淫精,女****败血为服食,补身接命,殊不知诳人自诳,返堕弃其万劫不可得之人
身。
此言采战,女鼎闺丹之邪术。尽是用女人为炉鼎,信者必丧性命,堕于异类,万劫而不可复者矣。
又有愚夫,泥其迹象,专喜烧铅炼汞。世莫不由鼎器者,误也。
福薄愚夫不知身中本有真铅真汞,便以凡铅凡汞烧炼为服食,误信方土,反失其人身,皆由炉鼎误也。
夫欲明炉鼎者,在夫神炁之机变。
神炁升为鼎,起止为炉。古云:鼎鼎原无鼎。
当其始也。
元精初生。
精生外驰,以神入精中,则呼吸之气随神之号令,摄回中宫混合神炁。
中宫即丹田,混合即绵绵息息归根之意。
神则为火,而炁为炉。
以神炁言者,神在炁中,炁则为炉,神则为火也。
欲令此炁而藏伏者,惟神之禁止。炁则为药,而神为炉。
以炁神言者,炁在神内,神禁止其炁。神在炁外,神则为炉,而炁则为药也。
即古人所谓炁穴为炉是也。
以形言者指丹田为炉,神炁归藏于此,此即调药之炉也。
乃其采药运周天者,当从炁穴坤炉而起火,升乾首以为鼎,降坤腹以为炉。
乾在上为鼎,坤在下为炉。
即古人所谓乾坤为鼎器者是也。
以形言者,首腹为炉鼎,即周天之炉鼎也。
见神炁之起伏。
起是升,伏是降。
而鼎器在,是也。
有神炁即有炉鼎,无神气即无炉鼎。
然古人将神炁二者借喻鼎器,或以丹田为炉,而以气穴为鼎者。
丹田,气穴一也。
或以坤为炉而以乾为鼎也。
坤即腹,乾即首。
一鼎器之名目纷纷引喻,故后人无以认真。全若不推明直论,将何处炼精。
即调药也。
炼药。
即周天也。
为给金丹也,此古圣皆不轻露。
丹田为调药之炉鼎,古来不肯明露。
今予阐明,正合吕祖所谓真炉鼎,真橐籥,知之真者而后用之,真用之真者,而后证果,得其真矣。冲
虚子不云乎,鼎鼎原无鼎,若不明火药次第之妙,用执著身体摸索而为鼎器者,则妄也。非仙道金丹神
炁自然之鼎器也。
风火经第六(尽言小周天)
华阳集说风火经。
风者,乃炼丹之妙法,即升降之消息。古人喻为巽风,或喻为橐籥。是即往来之呼吸也,火者,炼丹之
主,化精化炁之具。风火有同用之机,大丹有修炼之法。古圣不肯全露或有同言之隐,而人不能彻悟,
视之如故。事然言之详者,又违天诫。风火同用之机,乃上天之秘诀,金丹至要之法。凡人德薄,未遇
真传,岂知有同用之机哉。前圣高真,科禁秘之,不肯并论轻泄,愚亦不敢臆说,故集诸圣之隐语奥言
,而为此说,每句之下,逐一解明,以招后学,见之者,详究此解,印证本文,即知风火同用,次第不
离之机也矣。
曰仙佛成道是本性元神,不得元精漏尽,不能了道还至虚无,而超劫运。
本性元神其名虽二,源流则一。佛谓之性,仙谓之神。元精漏尽乃修命之别名,即先天一炁是也。仙修
谓之炼精化炁,又谓之炼形。佛修谓之漏尽成。又谓之慧命。不得此道,则不能超劫运。纵然修得灰灰
相,无非五通之灵鬼耳,焉能契如来之妙道乎,故如来大佛方等大集经云:修习五通,既修习已垂得漏
尽而不取证,何以故愍众生。故舍漏尽通乃至行于凡夫地中。又楞严经世尊谓阿难云:第一漏尽难成,
即此也。
元精漏尽不得风火,则不能变化而成道。
元精漏尽虽有生机,不得风火则不化为炁。
混然子云:人呼吸之气为风,如炉鞲之抽动,风生于管护,火自炎。久久心息相依,丹田如常温暖。今
之禅僧不知风火,漏尽无成,常自下流。余有俗堂弟,字道宽,法名源明,久住金山,曰禅教。原不问
此事,似过浸准,只悟自性,不必究他。余曰,既有走漏,则与凡夫淫媾似也。首楞严经云:淫身,淫
心,淫根不断,如蒸砂石,欲成其饭,经百千万劫,只名熟砂,必落魔道,轮转三途,终不能出,禅教
何得不问也。但如来风火之法,佛佛相印。若能自用,则三种淫事一炼自断。世尊云:火化以后,收取
舍利。又云,微风吹动,则其中自有深旨,非亲传焉得知之。
故曰修炼全凭风火耳。
广成子云:息者,风也。
白玉蟾云:火者,神也。
往古圣真,禁而不露。
上天所禁,秘之不传于无德,实传于有德,超乎劫运,出乎大宝,岂传于无德者哉!
中古圣真,略言其始,而人不究其始,往往搜寻其中,徒劳精力。
始者,微阳初动,古圣隐而不露。乃金丹造化之根,人若能明乎其始,何事不成。故虽近代亦有得道高
真,惜学者不知下手。重言其始,人犹不究其始,每每妄自采取耳。不知搜寻既实,虽药有不采,而自
采之景到矣,故学者不可徒劳无成焉。
不知中宫周天之说,或显于周天练法,而隐于采取中宫。
中宫即炼丹之所,天心居焉。人若晓中宫之消息,则丹自成矣。盖中者,非中外之中,即元关消息之中
也。此中包罗乾坤运行,日月真种由此而升降,由此而运炉鼎,由此而立橐籥,由此而转药物,由此而
化坎离,由此而合斗柄,由此而建是也。世人或知中宫,不知周天,则炁亦暂聚而暂散矣。安得成丹乎
。
冲虚子云:药已归炉,末即行火,则真炁断而不续,亦不成大药。
或显于采取中宫,而隐于周天炼法。
周天即升降也。时至药产,阳炁从地升平天。天者,在人为首,位居上。阴符注云:上涌潮元,通灵阳
宫,复降下,通于巽坤。坤者,在人为腹,位居下。混然子云:从子至已,流戊土。从督脉进阳火,自
午至亥,以己土从任脉退阴符。世人或知周天,不知中宫,妄自行火,则与水火煮空档,何以异乎。
冲虚子云:药未归炉,而先行火,药竟外耗,而非为我有者!其斯之谓矣。
或显于火而秘于风。
炼丹全凭风,以扇火风者,息也。回巽风,曰母气,曰橐籥,皆我之呼吸也。
或显于风而秘于火。
炼丹全凭火,以炼精。火者,神也。曰汞,曰日,日乌,曰龙,皆我之真意也。
或有言之简而论之详者,皆宜—一体玩,不可浅视也。使徒执其偏见,取宗于妄人之口,何其诬耶。
简者深言神气之机,详者细言神气同用之理。初学未得真传,非由忽其简而即略其详,是终不得夫丹道
之秘矣。况又宗于邪说,致生疑惑,其不至于暗昧者,少矣。
余曰,觅法寻师问正传若无真诀难成仙。
凡求师者。当察其真伪。若言不用风火,即是假道。虽欲成仙,何可得乎。
谷精火到风吹化。
精因火化,火因风灼。世人被此精损志夭命。因无制伏之法,智者借此精养身助炁,是有风火之功耳。
髓窍融通气鼓煎。
劳者,即肾府也。肾属水,水无火焉能融通,所以人之精华多因肾而耗散。智者得风火之功,自能融通
矣。鼓者,即所谓巽风也。
物举潮来神伏定,情强性烈意和牵。
物即外阳,外因内动故此举矣。始举始伏则易伏矣。倘未觉其伏,则阳壮性烈必须迥光返照,绵绵若存
,使炁与意和合。虽一时修炼之功,而性情不觉其浑合矣。
青阳洞里须调炼,炉内铅飞喜自然。
洞即炁穴,凡调药时,务要绵绵,使精化为炁,则内之真铅自然潮于上元矣。
抑闻之,玉芝书曰:元黄若也无交媾,争得阳从坎下飞。
元者,天也。黄者,地也。即神炁也。神炁不交,安有药之可采。
冲虚子曰:有机先一着,而后生药以行火。
先一着者,乃微阳初动也。药生而行火,所行火者,即行周天之火。
朱元育曰:晦朔之交即活子时。
活子时者,乃阳动之时也。
觅元子曰:外肾欲举之时,即是身中活子时。
外肾举者,非有念而举。乃自无而生,生而或速或缓,皆由活动之机。然有念而举者,乃是邪法。炼之
即成幻丹。
浑然问曰:假若睡浓之时,不觉而自举及偶然觉之,此时下手亦成幻丹否?
华阳云:睡浓时,自己身心俱已不觉,念从何有乎,尝闻纯阳祖师云:动则施功,静则眠。又夏云峰云
:自然时节梦里也教知。以此句言之,可以印证矣。
俞玉吾曰:内炼之道至简至易,惟欲降心火入于丹田耳。
内炼之道乃上乘之法,简易之事。但人被邪说所惑,不能信受。故真人破之曰,惟欲降心火入于丹田也
。
又曰肾属水,心属火,火入水中则水火交媾。
古人谓心肾非坎离,殊不知心肾乃坎离之体,神气乃坎离之用。且肾非脊肾之肾,乃内肾也。古云:内
肾者,即脐下是也。虽在脐下,犹未得其所以然。要必得其神气相投者,盖其穴,正在脐后,肾前稍下
,前七后三中间空悬一穴,此正是调药炼精之所,而学者不可不察矣。
六祖坛经曰:有情来下种。
有情者,一非欲念之情,乃妙道中元机萌动之情。故龙牙禅师云:人情浓厚道情微。
道用人情,世岂知空有人情,无道用人情,能得几多时。
元育曰:要觅先天真种子,须从混沌立根基。
古人言真种不一,或有言神是真种子,或有言炁是真种子,而不言真种子其父母所由生之理。故人被此
颠倒之言所惑。
元学正宗云:始者,上下相交,混而为一。
盖混沌者,乃天地合壁之象,即神炁会合之时。若觅先天真种子,先须明种之父母。盖神炁比如天地,
天地即种子之父母也。神入炁中,则是天入地中之象,即为混沌之时也。真种子原由神炁而生。神炁若
不交,安得有真种子乎,则此中之根基当明矣。
正阳祖师曰:南辰移入北辰位。
南者,离宫,心乃离也。神即藏其中。北者,坎也,炁即藏其中。移入位者,即以神入炁穴。
杏林云:以神归炁内,丹道自然成是也。
纯阳祖师曰:我悟长生理,太阳伏太阴。
长生,乃我之无炁。悟之者,则生。迷之者,则死。欲学清静正道者,先明道之根源。道无非我身内之
阴阳。非是外来物件。许旌阳云:大丹若不以日月交光,乾坤合体,更假何物为之乎。
盖太阳乃喻心之神,太阴乃喻肾之炁。伏者,以神伏炁之法。能伏住者,即得长生。否则不能得矣。
觅元子曰:始则汞投铅窟。
程先生云:铅得汞而相亲。无中入有铅汞,非他物,即我神炁。故吕祖云:不用铅,不用汞,还丹须得
炉中种。投者,以神投炁,即精炁不下泄,似水银与铅相制不动,然后炉中炁自生矣。吕祖云:安炉致
鼎尽周圆,须得汞去投铅。若不用汞投铅,则铝炁无所生矣。俞玉吾云:铅得汞以生形。旌阳亦云:铅
因汞伏。
海蟾翁曰:先贤明露丹台旨,几度灵鸟宿桂柯。
灵鸟,喻心中之神,桂柯,喻肾中之炁。
元学正宗云;心乃神之宅,肾乃炁之府,岂无造化乎。古云:心以坎为体,以离为用。故心欲虚而澄。
肾以离为体,以坎为用,故丹田欲实而温,离火上腾故损离,火下驻故益。几度者,凡阳生不拘时数,
灵鸟宿亦不拘时数。时来时宿。紫虚云:夜半金鸟入广寒。
旌阳祖师云:与君说破我家风,太阳移在明月中。
望江南云:日精若与月华合,自有真铅出世来。
盖太阳喻神,月明喻炁。移在者,神炁相会也。古云:要知大道希夷理,太阳移在明月中。
李真人曰:金丹大要不难知,妙在一阳下手。
世人学道,每被丹经之词文所惑,不知真诀简易之理。自己心内糊涂,反谓古人不明言。及见真师,强
自争辩。殊不知炼丹者,阳生之时,即起手之时,能于此时下手,又何疑惑乎。真阳云:先天之炁藏炁
穴,虽有动时,犹是无形,依附有形而为用,始呈而即始觉。守阳云:凝神入此炁穴,而神返,身中炁
自迥矣。
重阳祖师曰:纯阴之下须是用火煅炼,方得阳炁发生,神明自来。
阴即是先天坤地变为后天之坎,而中年之人药少,故不能采取,真人言须用火煅炼,然后有药可采。冲
虚云:有机先一着,而后生药以行火。俞玉吾亦云:天入地中以此而产药是也。
又闻之龙眉子曰:风轮激动产真铅,都因静极还生动。
此以下皆言风之妙用。上文一节,专言火之用法,而呼吸之气未表其所用之理。故其人教人,只此用火
而不知用风,其精则不化矣。棲云先生云:火不得风不灼。抱一子云:知摇空得风则鼓,吾之橐籥,可
以生风知嘘。物得水则胎吾之炁,可以化精产铝者,即药炁所生之时也。还生动者,即药产之时,即采
药之候也。
入药镜曰:起巽风,运坤火。
巽风者,呼吸之喻也。火者,乃元炁也。元炁不得呼吸则不能成药,是阳不得附则必不聚之故也。必须
存心中之阴神驭肾中刚阳之火,绵绵息息归根,则坤火自运矣。然又恐用火者失于太过与不及,须当文
黛武炼。故肖紫虚云:炽则坤火略埋藏,冷则巽风为吹嘘,此言可玩矣。
黄庭经曰:呼吸元炁以求仙。
呼吸者,后天之炁也。元炁者,先天之炁也。先后原有兼用之法,若不兼用,元气顺流而出,不能成丹
矣。必假呼吸之气留归以炼之。如冲虚子所谓以后天呼吸气留恋神炁是也。
李清庵曰:得遇真传,便知下手,成功不难,鼓动巽风,扇开炉焰。
此言果得真传,便知用巽风。风者,后天气也。冲虚云:元炁固要逆修,而呼吸之气亦要逆转。盖人呼
吸之气出入,本在丹田。何曾有隔碍,但人只知出而不知入耳。学者凝神之时,气穴之神能觉。进吸者
,则气自鼓,自扇,自吹,自嘘,自逆转矣。不用而自用之,何劳之有乎。混然子云:神呼气,炁归窍
内。吹吾身中,无孔笛,常觉在此,息不用归根而自归根矣。庄子云:其息深深。又云:真人之息以踵
即此也。
李道纯曰:炼精其先,以气摄精。
精生之时,原是下流。若欲归源,必须用气摄之,则无走泄之患矣。然又当知精生之所。冲虚云:用后
天之呼吸寻真人呼吸之处,即此之谓也夫。
无名子曰:精调炁候。
调者,是精生时,以用调法,不然,则易走泄矣。古人云:精气之为物也。运行则常退守,则灾。四时
不运,万物何以生。日月不映,万物何以明。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人不测道之根本,乃云固精,为长
生,此言为大谬也。若闭精可以常存,则布囊可以贮水。盖炁候者是候炁之生时,即所为采取之谓也。
冲虚子曰:调定其机。
机者,是精生动机。若不调,则炁必泄。而药物不生矣。
又曰:药若不先调,则老嫩无分别。
老嫩是采取之时若不失调者,则何时而能采取乎。能知调者,自有老嫩之景到。
李虚庵曰:忙里偷闭调外药。
药即吾身之元炁。炁虽藏炁穴,生则化元精,向外下流,若任外流,将何物而为药乎。故调此气返还于
气穴,久则天机自活动矣。
钟离云:勒阳关。即此也。
冲虚子曰:调到真觉,则得真炁。
觉者,乃是时至神知,故其本灵之心体不能昧,谓之觉。若能如法调药,则自有造化之机发见于外,可
不劳而自知也。
楞严经曰:愿立道场,先取雪山大力白牛。
道场者,修佛道之起手也。欲成佛道者,先当取雪山大力白牛。若无此牛,任汝修八万劫,终不能出榜
严之五阴。盖雪山者,喻五阴俱空,既已空矣,则一阳生于五阴之下,元门谓之阳生,释家谓之情来,
又谓之真如,又谓之那偏事,皆是喻事之生也。太初古佛云:一阳发现,只是明心千百,譬喻只教人晓
此一事耳。大力者,喻法象。释家谓之明心,又谓之有物,皆喻牛之徽也。光明古佛云:日天开朗是为
见性千万种。譬喻无非教人明此牛耳。若谓实有此牛者,即非我如来达摩六祖之嫡传,则是外道,非释
家之子也。岂不谬哉。
涅槃经曰:雪山有大力白牛,食肥腻草粪皆醒醐。
雪山喻炁之生处,白牛即是喻炁。醒醐喻炁之升降也。故六祖云:吾有一物,上举天,下举地,若独修
心中之识性,不兼修性海之真性,饶你八万劫,终不能成六通、契如来之真性。心经解万:谁知更有过
于此者,宽则包藏法界,窄则不应纤毫,显则八荒九夷,无所不至,隐则纤芥微尘,无所不察。又云:
乃人之本源。
楼云先生曰:人吃五谷化为阴精,不曾煅炼此物,在里面作怪。只用丹田自然呼吸之气,吹动其中真火
,水在上,火在下,水得火自然化而为炁,其炁上腾,熏蒸传透一身之关窍,流通百脉,烧得里头神嚎
鬼哭,将阴精炼尽,阴魔消散矣。又觅元子曰:阴精者,五谷饮食之精,苟非巽风坤火猛烹极炼,此精
必在身中思想淫欲,搅乱君心,务要凝神调息,使橐籥鼓风,而风吹火烹,炼阴精而为炁,其气混入一
身之炁,此炁再合先天之炁,然后先天之气再从窍内发出而为药。
此二真人之明言,不必赘解。
朱元育曰:晦朔中间,日月并会北方虚危之地,天入地中,月包日内,斯时,日月停轮,复返混沌,自
相交媾,久之渐渐凝聚,震之一阳乃出而受符矣。
晦乃月尽无光,以比人身中阴静之时。朔乃次月初一,比人身中阳动之时,日月并会者,即神炁同宫之
法。北方虚危者,炁穴也。天入地中者,比神入炁之义。月包日内即是神摄炁也。一阳出者,乃药产之
时,即是采取之候。受符者,是起周天之火符,符又是运息数之别名耳。
此上数者,金仙证论之妙诀,风火化精之秘机,具在斯与。而其调药之法,亦不外是矣。
此总结上文,风火同用之旨,调药之法。古圣所言不肯明露,故人难悟大道。余浅说解明,以晓后学,
庶不入于傍门而成正觉。世之好金丹者,果潜心此经,自修自证,即成大道,岂不乐哉。
予故曰:自始还虚而待元精生,以神火而化,以息风而吹,以静而浑,以动而应,以虚而养,则调药之
法得矣。
以上言调药之法,以下言真种所生之真时,即药生也。
不闻邵康节之言乎,恍惚阴阳初变化,氤氲天地乍迥旋。
恍惚者,浑然一团,外不见其身,内不见其心,恍恍惚惚初变化者,即此恍惚之间,忽然不觉融融和和
,如沐如浴,回旋者,真炁旋动,正是元关透露而阴中阳生矣。
尹真人曰:俄倾痒生毫窍,肢体如绵,心觉恍惚。
此乃药产之法象,不可惊怪。一起惊疑之念,则神驰炁散矣。务须思虑顿息,以虚待之,不可妄起刻漏
之武火,亦不可迷失真候,静听气之动静,则元窍之阳自旺生矣。
紫阳真人曰:药物生元窍。
药物者,即真炁也。亦名真种子。元窍者,乃元妙之机关,即炁发之所,下通阳关,上通灵台,后通督
脉,前通任脉。
六祖坛经曰:因地果还生。
地者,道曰丹田。释名净土,又名优陀那,又名苦海。巧喻异名,无非果生之处。果还生者,因以前能
明有情来下种之机。到此,方有果生,果即菩提子也,又曰舍利子。
太初古佛曰:分明动静应无相,不觉龙宫吼一声。
无相者,道曰虚无,释曰真空。此原无相,因静定而生龙宫者,即上文因地是也。吼一声者,即上文果
生也。故世尊谓见明星而悟道,能知此一声之机,则洞水可流西江,可吸海水可灌顶矣。
元学正宗曰:弹指巽豁开。
弹指者,顿然而觉,然不可起太明,觉须恍惚而待之。若起明觉之念,则后天之气随念而起,包裹先天
之炁,先天既被后天所裹,则其所发之炁不得融盛,亦不能采取矣。
混然子曰:时至炁化,机动籁鸣,火从脐下发。
时至者,乃药产之时也。籁鸣者,则元关之机动也。火者炁也。脐下者,丹田也。古人云:时至神知者
,此也。学者苟不知此时之机,则当面错过矣。
冲虚真人曰:觉而不觉,复觉真元。
觉者,知也。不觉者,浑也。阳炁才萌,似有可知,故曰,觉也。阳炁来旺,不宜急进火,故此言复觉
真元,元者,即真炁也。
又曰:则用起火之候以采之。
此下言起火采药归炉也。起火者,后天呼吸之气。先天之炁生时,仍行熟路。故用起火之法,采炁归炉
,然呼吸之火,本自存形而用之、必如无形,若着有形用之,则长邪火。果能有有而若无无中得有之妙
,二炁用之如法,则药自归炉矣。
又曰:采药归炉。
药者,真炁也。炁之生时则往外顺出。故用神炁采之归炉。真炁既得神气之力,自然随神而归炉矣。
又曰:封固停息以伏神炁。
此二句言入中宜之沐浴,即是运周天子时之头。故子时有沐浴之候,即此也。封固者,温养之义。停息
者,亦非闭息,是不行其鼓嘘之法,将神炁俱伏于炁穴,随后火逼金行,有行动之机者,则周天武火自
此而运起。浑然问曰,我闻直论,言药已归炉,未即行火,则真炁断而不续,亦不成大药。此处既有沐
浴,岂不断否?余曰,不行,非是闭塞呼吸之气,全然不行,乃是不行橐籥鼓嘘之机。盖呼吸之气,原
有温柔之息,在此吹嘘,何得断行火之机,虽暂伏微妙之理,而真机无有随后不动之情,岂不闻之合宗
乎。采封是子时前也,其即此矣。
玉鼎真人曰:入鼎若无刻漏,灵芽不生。
此下皆言子时起火炼药。行小周天之火前,论起火采药是子时之前也。此乃周天子时,当令之事故。达
摩云:二候采牟尼。然则药生,即为药生之子时,而亦为活子时,行周天谓之行周天子时,不必认做一
时。盖鼎者,炁穴也。真炁既归鼎内,必要刻漏之火以炼之。若无刻漏之火,则黄芽不生。
上阳子曰:外火虽动而行内符,闭息不应枉费神功。
外火即元炁也。内符乃呼吸之炁。元炁由呼吸而采归炉,亦由呼吸而炼之,则炉中之药方成变化。仙翁
云:火销金而神炁不败。若药已归炉,呼吸之气半途而迥,不应先天之炁,则药已耗散,及再行周天之
火与前不相续,亦不能成丹也。
守阳真人曰:起火炼药。
起火是起周天之火,行十二位也。非真有位,借火为位,又谓十二时,非真有时,借火为时。
混然子曰:火逼金行,当起火之初受炁宜柔。
火者,呼吸之气也。金者,元炁也。盖金不能自升,必假火以逼之,使朝于乾宫。然炉中真炁初起火之
时,药物未旋,不可即行武火,须以柔温之火通之。金有旋机,则火当长矣。若药未甚动,炁伏而缓,
先起武火,则内之炁亦不顺随大路,堕于蹊径,欲归正路,不亦难乎,故曰:宜柔也。
又曰:采时须以徘徊之意引火逼金。
徘徊,是往来活动之意。引火者,即神呼气之法。逼者,催也。上文只言呼吸以用元炁。尚未显明用元
神。人知用二炁,不知神为二炁之主帅。盖采药炼药,全赖炁穴之神权驭,二炁徘徊,则金自行矣。前
文云:神呼炁,气归窍内,吹吾身中无孔笛是此也。
又曰:运动坤之火,沉潜于下。
坤者,炉也。火者,元炁也。运动坤火之时,往下而行,以通督脉而进。若别行异路是不能上乾鼎,则
药即耗散矣。浑然问曰:我闻玉蟾翁言,神即火,炁即药,以火炼药而成丹,今何又言炁是火,而前文
又言,化谷精以呼吸为火,三事俱言火,不明孰是。
华阳云:此视学者得师不得师耳,真参实悟者,一见了然于心,若心下不实,焉得明乎。非是丹经惑耳
,乃耳认错丹经。诵几句古言孰语,以为自己聪明,误也。凡云是起火,引火,火逼,行火,止火,皆
为呼吸气之火也。凡云凝火,入火,降火,以火,移火,离火,心火皆属神之火也。凡云运火,取火,
提火,坎火,坤火,水中火,炉中火皆先天炁之火也。凡呼吸之火能化饮食之谷精而助元精,凡神火能
化元精而助元炁,凡元炁之火能化呼吸而助元神,元神之火又能化形而还虚助道成始成终,皆承火之力
以登大罗之金灿。所谓火者,有逐节事条,岂可孰一哉。
混然子曰:鼓吾之橐籥,采药之时,加武火之功,以性斡运于内,以命施化于外。
古人或以内呼吸为橐籥,或以外呼吸为橐籥,内外兼说则何是何非也。余特指其是以示之橐籥者,消息
也。若无消息,安有橐籥。古云:一阖一辟谓之变,知变通无穹矣。橐籥者,何似牛车水运行一般,同
消息而不同路,若同路,则不名橐籥矣。又如风箱一般,同箱而不同风,若同风,则不能运转矣。以风
箱之内暗藏子箱,向炉之风是子箱之风,非风箱之风,实从无中生出。水车之水与子箱之风即喻先天之
炁也。牛车与匠手抽动之风即喻后天之气也。子箱者,元关也。消息者,即两搭界之滚轴也。即喻先后
二炁之机。子箱之风,若无抽动之风,则亦不能自吹嘘矣。水车之车,若无牛车,则水车之水不能自运
矣。至车与箱若无牛与匠,则水与风又无从而吹运之矣。盖武火者是药物曾已行动,故必橐籥之息火以
应刻漏之度数,若徒用文火,则药物亦不行也。而真炁竟耗散矣。内者,中宫也。炼药行符,务要性主
立于中官而为斡运辐辏之主宰,则水火方能随外之道路而升降,又外必借命之元炁施化,则脉络方能开
舒畅快,内外融通,自然命听于性,性持于命矣。:
邱祖师曰:采二炁升降之际,若不以意守中宫,药物如何运得转。
二炁者,先天后天二炁也。先天之炁不得后天之炁,则不能招摄转运。后天之气不得先天之炁,则亦无
处施功。冲虚云:炁则不能无先后之二用。中宫者,炁穴也。药物者,元炁也。升降之际,中宫若无主
宰,则药物不转矣。然全在中宫之真意使真炁之运动矣。故禅师云:北斗望南看是也。
混然子曰:内伏天罡斡运,外用斗柄推迁。
冲虚云:斗柄外移而天心不离常处,若以内忧天罡而外不推斗柄,则真炁不升降。若外推斗柄而内不伏
天罡,则真种不结。后禅机赋云:弹主斗柄,见明星而团旋。
许旌阳老祖曰:冲开斗牛要循环。
斗牛者,虚危穴也。斗牛既开,用升降之法以运之。冲虚子曰:行所当行。又白玉蟾云:起于虚危穴,
以虚危宿在坎官子位也。盖虚危者,即任督二脉之起止处,亦名河车路。俞玉吾云:于此时,鼓之以橐
籥,假之以猛火,则真铝出坎,而河车不敢停留,运入昆仑峰顶是也。
金丹赋曰:子时河车耸,驾火销金而神炁不败。
子时是运周天之子时,驾动河车采药上升。混然子云:铅遇癸生之时,便当鼓动巽风扇开炉鞴,运动坤
火沉潜于下;抽出坎中之阳去补离中之阴,成乾位之象,复还坤位。
纯阳祖师曰:凭君子后午前看,一脉天津在脊端。
子后是阴符,午前是阳火。一脉者,即行周天之道路。凡行火时,神炁必由此路而运。肖紫虚云:几回
笑指昆山上,夹脊分明有路通。俞玉吾云:元海阳和动,寒泉炁脉通。此子午当行之道。若神炁泛然于
道外,不成路矣。或神不知其炁,或炁不能随神,空空煅炼,则金丹不成矣。守阳云:有两相知之,微
意是也。
又曰:寒泉沥沥,气绵绵上透昆仑,还紫府浮沉升降入中宫。
园通禅师云:群阴剥尽,一阳复生。欲见天地之心,须识承阴之法。寒者,坤也。泉者,坎水也。皆喻
肾中之水。肾水果得以前所论之工法,到此自有沥沥波涛之象,乃真阳所产之时也。气绵绵者,续而不
断之义。道光禅师云:一爻看过一爻生。昆仑即乾也。乾为首,紫府即丹田也。丹田为坤,升即上昆仑
,降即下紫府,中宫即丹田也。祖师教人行火须上至乾鼎,下至坤炉。
广成子曰:人之反复呼吸彻于蒂,一吸则天气下降,一呼则地气上升,我之真炁相接也。
吸降呼升者,即先天后天二炁之机也。然后天炁吸则先天炁升焉,升是升于乾而为采取也。后天气呼则
先天炁降焉,降是降于坤而为烹炼也。若以口鼻一呼一吸为升降者,则去先天之炁远矣。
觅元子曰:乾坤阖辟,阴阳运行之机,一吸则自下而上子升,一呼则自上而下午降,此一息之升降也。
此皆言先天后天二炁消息之机也。乾者首也为天,故位居上。坤者腹也为地,故位居下。阖辟者,乃内
外呼吸之元机。盖外面之气降里面之炁则过我而升,外面之升里面之炁则过我而降,此乃周天之秘机,
凡夫岂能知之。故仙翁云:若教愚辈皆成道,天下神仙似水流。浑然问曰:老师所言有两重之呼吸,但
升者,其意要主宰中宫,以为斗柄转心之主。又见此处其神要随先天之气升降。又闻后天之气在息上升
降。如老师言,三处都有动静知觉之意,不知其神其意重在何处,又不知其神其意如何分别用度。我闻
之丹经曰:引则神炁同行,住则神炁同住,今此分别神意其不相合,何也?华阳云:子之不明者,非经
之不明,是子之执着偏见。云何为机也,譬如,世人安消息以制物件之法,如若投机,一叩即应,无处
而不动乎。但有先天之炁者,则我之经络自能通应。而又有后天之气鼓午,安有上下中间不应之理乎。
可见先天,后天,上下,中间皆主乎其机也。若是无其机,焉得应之。故太初古佛云:一片东兮一片西
,两头动处几人知,出有入无真造化,神气相交透祖机。云譬喻乡人织布,其意一发,手足头目俱已发
动。发者,是谁动者,其神意在何处。若能明此理,则临时而不误造化之机缄矣。故前玉吾解阴符经云
:恒山之蛇,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击其中,则首尾俱应。又云:其法潜神于内,驭呼吸之往
来,上至泥丸,下至命门,使五行颠倒,运于其中,此即周天内外机动而已是也。又冲虚云:以意在中
宫、以神驭炁,其炁自尾间,夹脊上昆仑,腹下丹田,周流运转不绝,又何必有疑哉。因问曰:闻江西
道人王山而亦能升降,因何以几十载不结丹成大药。答云:此人乃后天之意气,非先天之神炁也。
冲虚子曰,当吸机之阖,我则转而至乾,以升为进,当呼机之辟,我则转而至坤,以降为退。
吸机之阖固是下,然而内里之机要上,上者,自下而升至于乾,为进阳火,为采取。呼机之辟固是上,
然而内里之机要下,下者,自下而降至于坤,为退阴符,为烹炼。此即内外阖辟之机也。
肖紫虚曰:乾坤橐籥鼓有数。
此以下皆言周天之息数。上文说升降法,而其中卦爻之数尚未表明。若不用其数,则丹道又不成矣。朝
元子云:劝君穹取周天数,莫使蹉跎复卦催。盖乾坤者,乃天地之定位。橐籥者,即鼓风之消息。奈何
真炁不能自返复于乾坤,微赖橐籥之法以吹运之。盖乾坤即橐籥之体,坎离乃橐籥之用,所以乾呼返吸
至于坤,坤吸返呼至于乾。乾坤者,乃坎离之体内。呼吸者,即坎离之用。人若能明乎,内呼吸则橐籥
自鼓而乾坤自运矣。数者,乃阴阳升降之度数,假呼吸之息数而定卦天之揲数。
薛道光禅师曰:火候抽添思绝尘,一爻看过一爻生。
抽添即真炁上升下降之旨也。绝尘者,凡临机时,幻化顿息,则真我不离于炁。爻过爻生者,喻绵绵不
断之意。守阳云:随机默运入元元,呼吸分明了却仙。
陈泥九曰:天上分明十二辰,人间分作炼丹程,若言刻漏无凭信,不会元机药不成。
天上有十二支之辰位,炼丹亦有十二时之火候,故六阳用进,六阴用退。程者,每时有一定之度数。若
言不用息数之刻漏,则是傍门外道矣。而非金丹也。纵能强制升降,亦不能结大药。既不用周天之度数
,又将以何物而为周天乎。以明明之刻漏而不悟,则是愚之甚也。
钟离祖师曰:生成有数。
有数即乾用九而坤用六也。
金谷野人曰:周天息数微微数。
周天即往来返复之义。微微数者,不著于相,顺随而引火候之机,是周天程限之数无差也。
陈泥九曰:乙阳复卦子时生,午后一阴生于媾,三十六又二十四。
冲虚子曰:子至巳六时为阳,阳合乾,故用乾爻,乾策。乾爻用九,而四揲之为三十六,故阳火亦用九
,同于四揲。又注云:子丑寅以次皆用四揲之三十六。又云:午至亥六时为阴,阴合坤,故用坤爻,坤
策。坤爻用六,而四揲之为二十四,故阴火亦用六同于四揲。又注云:午未申以次皆用四揲之二十四。
又云:阳时乾策二百一十六,除卯阳沐浴不用乾,用实一百八十也。阴时坤策一百四十四,除酉阴沐浴
不用坤,用实一百二十也。合之得三百息周天之数也。闰余之数在外,盖三百数者。实非三百息,皆譬
喻辞也。
守阳真人曰:子行三十六,积得阳爻一百八十数。午行二十四,合得阴爻一百二十数。
阳爻六时用九,除卯时不用,只得一百八十。阴爻六时用六,除酉时不用,只得一百二十。冲虚子曰:
卯在六阳之中,酉在六阴之内。调息每至于六时之中可以沐浴,即此也。
悟真注疏曰:子进阳火,息火谓之沐浴。午退阴符,停符谓之沐浴。
息火停符者,停住有作,而行自然之妙运,非是停住先天而不行,是停住后天之武火。故履道云:十二
时中母令间断。俞玉吾云:天道无一息不运,丹道无一息间断。故卯酉时,不行之中而默运吹嘘。则子
午亦然。又重阳云:子午冲和连卯酉,春冬秋夏相携。冲虚子云:世称沐浴不行火,且道吹嘘寄向谁,
要将四正融抽补,想得金丹一粒归。又陆子野注悟真篇云:卯酉不进火,但以真炁蒸蒸也,而为沐浴,
万古不移。
曹还阳真人曰:十二时中,时时皆有阳火阴符,凡进则曰进阳火,凡遇则曰退阴符。亦以阳用者,曰火
。以阴用者,曰符。
十二时者,即吾身中运周天之时也。子巳六阳时进阳火,午亥六阴时退阴符。进则为升也,退则为降也
。故进则曰进阳火,退则曰退阴符。时时皆有阳火阴符者,不在沐浴时而亦有沐浴,故阳用者曰火,阴
用者,曰符。浑然问曰:但闻六阳时中沐浴,六阴时中沐浴,此理可明,但不知六阳时中时时有阴符,
六阴时中时时有阳火,此理深微,愿求教训。华阳曰:凡行周天之时,其后天之气有迥转之机,故在此
迥转处,内藏阴符阳火之秘机,既有六阳六阴之限数,焉得一息而运至于天哉,纵运,亦不成周天之度
,不合刻漏之法则矣。浑然又问曰:弟子尚愚迷,不识阳火阴符之精微,敢再求指教。华阳云:凡运火
之时,后天气进,则谓之阳火,后天气退,则谓之阴符。凡阳火阴符沐浴归根者,皆是借后天呼吸之气
以为周天度数之法,则若无其呼吸,则不成阴符阳火沐浴归根矣。邱祖师云:运行周迥,自有经路,不
得中气斡旋,则不转。又冲虚云:火候谁云不可传,随机默运入元元,达观往昔千千圣,呼吸分明了却
仙。又问曰:昔日达摩言:二候采牟尼,何为二候。云:药生而往外,以用息采归沪为一候,药既归炉
,封固又名一候。又问曰:何为四候。云:升降沐浴即为四候。又问曰:何为之闰余。云:即归根还于
下丹田之处,故亦有温养沐浴之位也。
冲虚子曰:凡一动则一炼而周,使机之动而复动者,则炼而复炼,周而复周。
此即言凡有炁之动者,必须炼之,则小周天之火容易止。如若不炼,则火不能速止,而大药亦不能发生
矣。古云:运罢河车君再睡,来朝依旧接天根。古皖山合封问曰:余自学道今已八旬,阳还自动,是何
故也。答曰:阳既举是未得火炼之过耳。封曰:余得七悟师所传,运于周身四肢,运六回阳,六回阴,
左运三百六十,有运二百四十,岂不是火工。华阳曰:既是火工,八十因何阳还举,此非金丹,乃小法
。是七悟师当初止汝之念耳。如此空运有何益也。合封曰:金丹之道若何为哉。华阳曰:金丹之道从阳
生时,凝神入炁穴,鼓起橐籥之巽风,息息向炉中吹嘘,犹如铁匠手中抽动一般,风生则火焰,火焰则
精化,精化则炁自生矣。采此生炁,升降往返谓之周天也。
又曰:积之不过百日,则精不漏而返炁矣。
百日是炼精之名目,但凡有二候之机来者,则百日可期。少而勤者,成之速。若中年,年迈而又不勤者
,未可定其日期。凡有精漏者,则未成混尽通之道。如精不漏者,则精尽还成炁,不死长生之果得矣。
太邑海会寺方文僧龙江问曰:以此自保守,可得楞严经漏尽通成否。华阳云:保守只名断淫心,淫身而
已,知用火化则淫根方断,漏尽通自成,则不漏矣。然淫根者,即外肾也。若有举动,即有生死矣。
正阳祖师曰:果然百日防危险。
防危险者,防时至药生而神不及知觉,则错过矣,或不明起火之法,或昏睡而神不灵,此乃失于炁矣,
或当进火而不进火,当退符而不退符,当沐浴而不沐浴,当止火而不止火,当归根而不归根,则失于造
化之机,故曰防危险。
肖紫虚曰:防火候之差失,,忌梦寐之昏迷。
差失者,皆因学人心不诚而意不专,若灵台洁净,火候明白,有何失乎。古人往往走丹者,皆因理未明
而心不专,故有差失之患。梦寐昏迷者,凡学道之士,宜乎先养神,神纯自然灵觉。神若不纯,睡则生
尘妄之心,故有梦寐走失之患矣。
石杏林曰:定里见丹成。
丹之所成者,是炁已曾圆满,外肾不举,丹光上涌,故有所见也。
正阳祖师曰:丹熟不须行火候,更行火候必伤丹。
丹熟是有止火之候到,故谓之熟。既知熟矣,当用采大药之法,则小周天之工法无所用矣。若再用小周
天,丹不伤乎。
肖紫虚曰:切忌不须行火候,不知止足必倾危。
凡炼丹,若不知止足,必倾危之患也。昔日白玉蟾六十四岁下工,已到止火之候未及采药则已倾危矣。
又邱真人到止火之候未防其险,则夜自走失。又曹还阳真人会亲,偶见此止火之景,未及采取,亦以走
失元阳矣。故崔公云:受炁吉,防成凶,火候足,莫伤丹。所以紫阳云:未炼还丹须速炼,炼了还须知
止足,若也持盈未已心,不免一朝遭殆辱。
此皆言小周天造化,火到丹熟止火之候也。
止者,不行升降也。然虽不行升降,时刻不可须臾离火,常常温火熏蒸,离则亦自走矣。
冲虚真人曰:有止火之景。
此乃止火之时采大药之候也。须求真师口授方能出炉,若无真传,不知采取之法,不知采取之时,故景
不得矣。得真传,知采法,景到又不可不知也。若傍门认取眼光静坐,慧光千百种光,则错之甚矣。若
前此不知坎离交媾之法,丹田则无药,而外肾亦不能如马阴藏之形。纵有外光发现,此非丹田之苗也。
盖属想妄而发矣。若真能成马阴藏形者,自有异常之景,故纯阳祖师云:曲江上,月华滢净。又翠虚篇
云:西南路上月华明,大药还从此处生。俞玉吞云:西南属坤,坤为腹,药生于丹田之时,阳炁上达,
丽于目而有光,故自目至脐一路皆虚白,晃耀如月华之明也。
守阳真人曰:且待其景到之多而止,大药必得矣。又曰:初炼精时得景而不知,猛吃一惊而已,乃再静
而景再至,猛醒曰:师言当止火也。可惜当面错过。又静又至,则知止火用采而即得矣。是采在于三至
也。今而后当如之。及后再炼不误景,初而止失之速。若待景至四而止失之迟。不速不迟之中而止,火
得药冲关而点化阳神。凡有真修仙,真千辛万苦,万万般可怜炼成金丹,岂可轻忽,致今倾危哉。
自古圣真不泄止火之真候,亦不泄采大药之真景,真候真景独赖冲虚,守虚二真人泄万古不泄之天机,
今则尽泄矣。但后学无有不沾二真人之恩,此乃明言直论,不必重加注足。后学因缘,若至财侣双备,
速早下工求取大药,炼炁化神。参明三至则大药可得。神可化而仙成矣。如或不透,再觅冲虚真人之秘
文,参合宗之九章,则大周天之造化,其情无不明白矣。此以上尽属调药炼精化炁成金丹之造化,而逐
节工法之口诀尽备于此矣。但经中所言,后天呼吸之气者,必须师传,方敢自用。非是著于口鼻,亦非
闭气于丹田。著此二者,俱属于傍门非金丹也。凡借后天之息以为吹嘘逼运者,是炁穴之内。有生机之
动者,因此而调息,既调炁穴内之真息,而后天之息则自然而至,于炁穴相兼相连以同动矣。然古人或
以单言后天之息,则先天之息无。有不得其机而妄用后天或单言先天之息,则后天之息无。有不借其机
而能用先天,故先后原有兼连之消息。凡调息之时,其神专重于先天之炁,内以熔化,行住起止不过借
后天之息以为熔化。行住起止之权先天之炁。既有生机,若不得后天则先天亦不能自熔化行住起止矣。
凡四方有学道之同志者,果知造化之机,不问先天与后天,若临时能用消息二字者,则先天后天有不待
辨而能自明矣。
此以上皆言炼精化炁成金丹之元功,风火同用之妙旨,尽在斯欤。余不敢谓此集为自论之妙道,然皆会
萃先圣之真传,即后来万劫高真用风用火之根本,使见之者,即了悟契,合仙佛之真旨,成己成人仙佛
之果证矣。
效验说第七(尽言小药产景)
华阳曰:以前六章药物,炉鼎,火候无不表明矣。但药产之景尚有未全,此篇重以发明,愿有志之士早
成大道。是余夙所怀之志也。且药产之效验,非暂时可得。至真之道,在乎逐日凝神返照炁穴之工纯熟
,而后有来之机缄夫,或一月元关显露,或数月丹田无音。迟早各殊而贵乎。微阳勤生不失调药之工夫
,则药产自有验矣。且炁满药灵,一静则天机发动,自然而然周身融和,酥绵快乐,从十指渐渐至于身
体,吾身自然耸直,如岩石之峙高山,吾心自然虚静,如秋月之澄碧水,痒生毫窍,身心快乐,阳物勃
然而举,丹田暖融融,忽然一吼神炁如磁石之相翕,意息如蛰虫之相含,其中景象难以形容,歌曰:奇
哉!怪哉!元关顿变了,似妇人受胎呼吸,偶然断,身心乐容腮,神炁真浑合,万窍千脉开,盖此时不
觉入于幻冥,浑浑沦沦天地人我,莫知所以而又非无为,幻冥之中,神自不肯舍其炁,炁自不肯离其神
,自然而然组结一团,其中造化似施似翕,而实未见其施翕,似走似泄,而实未至于走泄,融融洽洽,
其妙不可胜比,所谓一阳初动有无穷之消息。少焉恍恍惚惚,心已复灵,呼吸复起,元窍之炁自下往后
而行肾管之根,毛际之间痒生快乐,实不能禁止,所谓气满任督自开。又云:运行自有径路,此之谓也
。迅时速采,烹炼烹炼复静动而复炼,循环不已。少年不消月余,中年不过百日,结成金丹,岂不乐哉
!
此一篇故不当安于此效验,原是调药后之事,理当安于调药之下。因句法多之,故耳读者当默会于调药
之下。假若有些效验,不可认为怪事,即是药产之真景,当自保护真种矣。
总说第八
夫金丹之道,从静而入,至动而取。若不静则神不灵,而炁亦不真于此。妄炼,即属后天与先天虚无,
金丹之道不相契也。盖静者,大道之体,造化之根。唯静则可以炼,不静则识性夹杂,终与道相违矣。
故幻丹走泄,而道不成就者,皆由未静而夹于识之过也。夫静者,静其性也。性能虚静,尘念不生,则
真机自动。动者,非心动,是炁之动也。炁机既发动,则当以静应之。一动一静,不失机缄,是谓调药
,是调交合,行乎造化,性命双熔,是谓真旨妙用矣。苟或专以静而不识动,或专以动而不复静,皆非
正理也。次当明其药产老嫩,老则炁散不升,嫩则炁微不升,务在静候动旺始采,是谓当今,故曰,时
至神知,以顺行之时候,即逆行之时候矣。故又曰,药炁驰外则外,则有景。前所谓调药,用之日久者
,是为虚耗之躯言之耳,若壮旺之体,只于运周天之当时调之,不用日久。若调之日久,不运周天,则
阳极而精满,满则又溢矣。不知法则活而诀则一,故童贞只用大周天,不必用小周天,壮旺之体,虽不
可不用小周天亦不必调之。日久只候药产景到时,调其老嫩,凡元炁一动,伺阳之长旺,即当采封,运
行周天,壮旺之体,虽不可不用小周天运而复静,动而复运,循环不已,是谓之进退行火,是谓之采取
周天也。勤行不惰,道有何难哉,故曰:丹田直至泥丸顶,自在河车已百遭。又云:以虚危穴起,以虚
危穴止,盖虚危穴即任督二脉之交处,立斗柄,运河车,皆由此而起止。故冲虚曰:起于是,止亦于是
,且运,必假呼吸而吹之,若不以呼吸吹嘘,则神炁不能如法。似有似无,合乎自然,相依之运行。盖
行以神为之主宰,不见有炁之形迹。元炁乃无形之行,随元神之运行,听呼吸之催逼,故曰:夹脊尾间
空寄信。而呼吸乃采运元炁之法则,逆吹微缓谓之文火,紧重谓之武火。数息运元炁者为爻,为时,为
度,为位。而周天之造化,以此为规模,非真有三百六十有余也。故曰,每时四揲所以然者,使其水火
不致太过不及也。是范围元炁而成其度数,为造化之总序耳,故曰,以息数定时数也。或又问炉鼎,道
路,药物,火候,曰:能此虚危,任督运用,即炉鼎,道路明。此阳动升降,即药物,火候,而道即在
是也。除此皆非正理。尽属签蹄惑人矣。借签蹄获鱼兔,谓筌蹄为鱼兔,则误也。去签蹄专鱼兔,朝采
暮炼,自然精化炁足,丹成景至,再行向上工夫炼炁化神,超凡入圣,出走千百亿化身,皆可由此书而
上达矣。
调药炼精成金丹图第九
图说第十
金丹之道前八篇已尽之矣。尚恐学者不知窍妙,故备此图以补全书之要诀。愿有志者,一览无疑,不为
旧图所惑。庶知阳生在此,调药在此,鼓巽风在此,药产在此,采取在此,归炉在此,驾河车在此,还
本复位在此,金丹造化之无功莫不在此矣。然窍本无形,自无而生,有则谓之元关,中宫,天心,其称
名固不一也。夫虚无之窟,内含天然真宰,则谓之君火,真火,真性元神亦是无形。静则集氤氲而栖真
养息,宰生生化化之原。动则引精华而向外发散,每活子时二候之许其窍旋发旋无,故曰:元关难言,
其炁之行,后通乎督脉,前通乎任脉,中通乎冲脉,横通乎带脉,上通乎心,下通乎阳关,上后通乎肾
,上前通乎脐。散则透于周身,为百脉之总根,故谓之先天其穴,无形无影,炁发则成窍,机息则渺茫
。以待成全八脉,则八脉凑成共拱一穴,为造化之枢纽,名曰:炁穴。譬如:北辰居所,众星旋绕护卫
,即古人所谓窍中窍也。窍,即丹田。上乃金鼎鼎稍上即黄庭。窍下即关元,古谓上黄庭,下关元是也
。关元下即阳关,亦名命门,乃男女泄精之处。肾管之根由此而生,但黄庭,金鼎,炁穴,关元四穴俱
是无形,若执形求之,则谬矣。又谓夹脊两肾中藏元炁,则亦谬矣。此书图之所作,实发古人所不尽泄
之旨,而又有以辟其诞妄也。
顾命说第十一(此炼己立基之首务)
夫顾命者,乃是收视返听,凝神聚炁之法,岂有他术哉。古圣有言曰:命由性修,性由命立。命者,炁
也。性者,神也。炁则本不离神,神则有时离炁。俞玉吾云:心虚则神凝,神凝则炁聚。欲其炁之常聚
而不散者,总在炉火勿失,温养其元,使神炁如子母之相恋。左慈云;子午顾关无,元则命之蒂也。若
不顾守,则火冷炁散,久而命亡矣。黄帝云:存心于内,其炁自然冲和不死,故性命二者不可须庾相离
也,离则属于孤偏矣。崔公云:十二时,意所到,皆可为。混然曰:无昼无夜,念兹在兹,常惺惺地动
念以行火,息念以温养火。玉蟾云:神即火,炁即药,以神驭炁而成道。即以火炼药而成丹。有药无火
则水冷,而炁不生。火养锅底则水暖,而炁自腾。古云:火烧苦海泄天机,红炉白雪满空飞。雪,即炁
也。故炁因火而升,火因风而灼。十二时中迥光返照,刻刻以无烟之火熏蒸,使性命同官,神炁同炉,
绵绵息息,似有似无,内外混合,打成一片。黄帝曰:火者,神也。息者,风也。以风吹火久炼,形神
俱妙,人能如此,何优命之不固也。夫命之元炁,乃月魄。神之灵光,乃日魂。以魂伏魄,则先天之炁
自然发生。人多不测造化,盲修瞎炼性命各宿。孤阴寡阳自谓长生得道,而不知其违道甚远也。夫修炼
者,方入室之时,当外除耳目,内绝思虑,真念内守,使一点元神浑浑沦沦,随其形体荣枯,听其虚灵
自然。融,然乎流通,湛,然乎空寂。于此常觉常悟,冥心内照,防其昏沉,昧乎正念。参同契云:真
人潜深渊,浮游守规中。规中指玄关一窍也。然又不可执著,以致真阳不生,其妙总在不急不怠,勿助
勿忘而且。清静经云:空无所空,寂无所寂,真常应物,果如此,则神炁浑然如一,恍恍惚惚若太虚。
然古云:先天一炁从太虚而来者,即此也。夫机之末发,静以俟之,之既动,以神聚之,而顾命之旨尽
在斯矣。
风火炼精赋第十二(总言大小周天)
炼者,造化之工。精者,变化之源。火因风而焰灼,精得火以熔熔。勒阳关谓之调药,摄炁归即是还无
。察其机煅谷精而调燮,辨其候运白脉以归源,会其源则神炁相依,鼓其风则真精朝元。夫精者,乃天
地之源,造化之本,逢时节而旋机动,得火以磁恋达关窍,而流变泄吹风,则还壶。是故坎宫森布,无
神摄而徘徊离中,橐籥真炁旋而运转炉内,火逼白虎朝于灵台,鼎中水融,青龙游于深渊。阳关禁闭,
元窍门开,果然风火既同炉。久而水暖自生霞,月华吐则汞引铅,而铅引汞日精射则蛇交龟,而龟交蛇
造化之变迁兮,待静观动。药物之老嫩兮,伺机听命。杳冥中起恍憾,中迎自元炁而生炁,本无名而喻
名,知其时者能夺天地之真炁,顺其机者即有升降之法程,薰之炼之则超凡而入圣品,食之檀(“木”
应为“饭左”)之化枯骨以登太清。嗟呼!今之学者,奔山驾海,坦坦之大路偏过,劳形兀坐,赫赫之
明珠抛播,利驰而名谩,德薄而垢重识性,以妄谈去正而归左,彼夫道本至近情隔逢,偏理自不远。性
失,违天。殊不知精者,炁之融。风者,息之源。火者,神之灵。炼者,会之坛。以风而扇火,则老还
少而形长存。以炁而留神,以神而运息则情复性而神自纯,自然可与赤松彭祖之优尊。
禅机赋第十三(恐后世学禅者,不明佛之正法,反谓吾非禅道,故留此以为恁证耳)
道者,化育天地。法者,返本还元。柄动静而同用,随有无而自然体本来之真觉,威音恍惚,持无生之
妙用,极乐幽元,显优昙之家风。秋水皎月,隐惠能之法语。春雾藏烟,是故浮云散而天心现,蒙雨开
而壁峰存。潭水清兮澄月澈,黑漆熔兮物形明。情寒而禅心定,意灰而性朗清。若夫黄芽白雪,当求无
关之妙义,地涌天花即凿混沦之面目。会则有散,则无出为尘,人为默,有情下种乃如来之妙用,无法
枯禅即遭人之顽空。水清月现达龙宫而演法,风传花信坐竭陀而受供。朗朗兮皆拱北,荡荡兮尽归东。
降蚊龙于北海兮烈焰腾空,伏猛虎于南山兮洪雨普济。博虚空而作块兮刀兵奚伤,收毫芒而藏身兮鬼神
莫测。展,则包罗天地。定,则入于微尘。悟之者,顿起上乘之法。迷之者,带了六道之根。禅固自参
,无非一念之定静,机由师授能吸法水之鸿滋。正法眼藏尽隐祖师之秘旨,涅槃妙心微露如来之浅辞。
由是能宣漏尽之法方称马阴之师,尔乃机未有时非顽空而长坐禅。主斗柄见明星而团旋。灵台极乐,通
行菩提之坡。净土家乡,秘锁慧命之奥。教外有因,不明元机苦劳累。世魔娑谩守三更,强留一宿。暗
通密印关锁识重智少者,则曰:不然不然。突然朗见者,乃云:如是如是。慧性灵而道眼开,头头尽是
。魔王迷而法窍闭,处处皆偏。人有迷悟,佛无先达。达之者,融会天机。迷之者,执定死禅。打七跑
香即禅和夙业之责,黄花翠竹乃高人得意之时,千里因缘若至,方晓禅外之规。偶逢决破铁牛血,笑杀
禅机有两期。
妙诀歌第十四(大小周天)
大道渊微兮现在目前,自古上达兮莫非师传。渺漠多喻兮究竟都是偏,片言万卷兮下手在先天。有名无
相兮元炁本虚然,阳来微微兮物举外形旋。恍也梦觉兮神移入丹田,鼓动巽风兮调药未采先。无中生有
今天机现目前,虎吸龙魂兮时至本自然。身心恍惚兮四股稣如绵,药产神知兮正是候清源。火逼金行兮
橐籥恁巽旋,河车运转兮进火提真铅。周天息数分四揲逢时迁,沐浴卯酉兮子午中潜。归根复命兮闰和
余周天,数足三百分景兆眉前。止火机来兮光候三牵,双目秘密兮专视中田。大药难采兮七日绵绵,蹊
路防危兮机关最元。深求哀哀兮早觅真传,择人而授兮海誓相言。过关服食兮全仗德先,寂照十月兮不
昧觉禅。二炁休休兮性定胎园,阳纯阴在兮雪花飘迁。超出三界兮乳哺在上田,无去无来兮坦荡逍遥仙
。夙缘偶逢兮早修莫挨年,休待老来临头兮枯骨无资空熬煎。
论道德冲和第十五
道高龙虎伏,德重鬼神钦。斯言也,盖道以载德,德以植道也。夫道者,德之用。德者,道之体。人能
明乎其德而天性自现体乎,其道而冲和自运是之谓寂然不动,感而遂通也。盖人禀虚灵,原本纯静至德
,作纳大和浑然一团,天理一发皆能中节,何劳修乎。但人被清欲之私所隔,忘本逐末,竟昧其真。故
元和之正炁纯静之天心失矣。所以圣人表虚极而养已,德论易理以明天道则尽性,致命之学可以穷神知
化矣。然学者欲体乎道德,当寻来时之消息而穷本然之根苗。欲探造化之机缄,须察迟促之景象,则临
时有把柄而无危险之患。然后得人道德之门,可造冲和之境矣。益至人能权动静之消息,须用智慧而深
然无我,故能默运化育之道,长定中正之理,活活泼泼则随中极之冲和,而充塞乎两间,达逍遥之境,
乐无何有之乡,大至默默,还乎无极,此乃至人之大德也。苟内怀私欲,外沽名誉,假善法以遮两暗,
取泥水之资,非为无德,实贼德也。唯天地滋万物而无心,圣人顺万物而无为,亦何期德之洋溢乎。古
圣云;德者,性道中求之耳。夫德非道则无著,道非德则无主。道外觅德其德远矣。培德体道,其功切
矣。故曰:天心居北极而众星拱东海,纳细流而百脉归,人若能静心养炁,何虑道德之不成哉。吾尝自
内观而无心外觅而无体。飘飘乎,寻之不得。恍恍乎,觉而虚灵。似鱼之随水,如雾之笼烟,一派冲和
,萦卫天地。但人不能深进,故未然之道昧却矣。纵元文奥辞,无非回头三昧,又乌能尽道德之本,然
明作用之精,微解冲和之奥妙哉。
火候次序第十六(尽言小周天)
夫道从炼已起手,次下手调药,既了手行周天,三事非一也。已熟或坐或卧,不觉忽然阳生,即回光返
照,凝神入炁穴,息息归根,此神炁欲交未交之时,存神用息,绵绵若存,念兹在兹,此即谓之武火吴
。神炁既交,阳炁已定,又当忘息忘意,用文火养之。不息而嘘不存,而照,方得药产。但忘息即不能
以火薰之,但用息即是不忘息,无不泯之,谓嘘欲嘘不觉之谓忘,但用意即是不忘,但忘即不能以意照
之。古云:心无不存之谓照,欲无不泯之谓忘。忘与照一而二,二而一,当忘之时,其心湛然,未常不
照。当照之时纤毫不立,未常不忘,是谓真忘,真照也。此即谓之文火矣。文火既足,夜半忽然药产神
知,光透帘帷,阳物勃然而举,即当采封运行,采运之时,存神用息、逆吹炁穴,谓之武火也。封沐归
根即用上文文火之法,照顾温养,之谓之文火矣。但不在交媾与周天之时,俱是用文火之法,以时刻温
养之,而炼已之工,亦是用此法。不然不能还虚。然阳生谓之活子时,而药产亦谓之活子时,两段工夫
当明次序。而运周天谓之周天子时,用火调药炼药谓之火之活子时也。然候者,亦非一说。不论阳生及
药产,但有炁动者,即为一候,以神用炁又为~候,此乃神炁会合之二候也。又曰:阳生为一候,而药
产又为一候,此乃药炁所生之时节之二候也。故曰:二候采牟尼者,即此也。药炁既产,往外采归炉为
一候,而炉中封固又为一候,亦谓之二候采牟尼。升降沐浴谓之四候,总谓之六候。此乃周天一时工法
所用之六候也,候虽复,亦不必执著。不过是阳生,调药,调到炁满药产时,采归运行子午卯酉,归根
即是也。然其中候法亦要明白,当用呼吸变文武火之时候不明白,则文武不能如法。所谓火候不传者,
非不传也,即此难言也。夫火是火,是候,岂混而一言之,其中文武火候,逐节工法,师所传之日诀尽
备此书。余虽为增,自幼觅此道,厉志江湖三十余年,方得全旨,后人有缘遇之,不要三日即明乎。斯
道,则不为诬徒所惑矣。
华阳云:此篇重所言候者,非余之好事也。因群书所言候者,前后混杂,则令人实难悟。余前文虽表六
候者,尚不能诀人之疑,故添此篇以决同志读群书候之疑病也。
任督二脉图第十七
华阳曰:此图直泄玄机。实愿得药之士不失运行之路。丹道最秘,非余之敢妄泄也。古圣虽无图,却有
言存留,奈何不全之过耳。又因旧说谓督脉在脊骨外,而任脉止于上下唇,此二说皆俗医之妄指,岂知
仙家说任督,实亲自在脉中所行过,以为证验,非但行一回也。金丹神炁之元妙必要在脉中所行过数百
回,方得成就。谬妄不但俗医乱指,今之修元者,亦此谬妄乱指,愈加纷纷。苟不亲自领会境遇,妄亿
猜指,浅学信受,误丧厉志,岂不痛哉!故余将师所授之诀,以亲自领会之熟境尽画图以证其非,然而
此图一出,游方之士与那假道学则无容身之地。
决疑第十八
僧豁然七问
问之一,曰:弟子愚暗,蒙老师传授火化断淫之法,行四个月得景。海中火发,对斗明星。又蒙传授法
轮常转之密语,行持五十日,淫根自断,永无生机。反照北海,犹如化银之光,其光浩荡射目,自知成
舍利子矣。弟子昔在打七一门,不见成道,反人人吐血,是何故也?
答曰:自如来开化西天,二十八祖,东土六代,并无此门,乃僧高峰门人诬捏坑害后人。况高峰所习是
闭息之傍门,何见得也。高峰自曰:忍气急,即杀人。云吐血,因跑香。忍气伤其脏腑,坐打香板,伤
其脊络。就是卢医扁鹊莫能救之。
问之二,曰:参禅问话头,不见成道,何也?
答曰:如来有所问试者,是看学人,性道明与未明,明则教外别传慧命,不得慧命,无所成也。
问之三,曰:专念经念佛,不见成道,何也?
答曰:经络径也,佛名字也。譬喻考试官欲取第一名,求圣人唱四书可进否?六祖云:东方人造孽,念
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孽,念佛往生何方?
问之四,曰:我释教参禅人,灰心长坐,不起欲念,凡有走漏,不能成坚固之体,是何故也?
答曰:为人至十六岁,关窍开。既开,无有不走漏之理。况且念经伤其中气,枯坐,心肾又不能交会,
走漏格外多矣。所以近代出家人反得疟症,水枯,吐血,枯目皆谓此也。坚固,实有火化之法。譬喻,
铛水在上,灶火在下,水得火自然变化为炁矣。如来云:火化以后,收取舍利,实有真传也。
问之五,曰:今之参禅人而不问走泄之事,自信修道可得成道否?
答曰:天上未有走泄身子之佛祖,走泄一回,与凡夫交媾一回其理一也。故无所成矣。
问之六,曰:佛是何法起手?
答曰:佛以对斗明星起手,对,即中华返现是也。斗,即北斗丹田是也。明星,即丹田元炁发晃是也。
不对斗明星,万万不能成道。释教下手一著最秘,吾今全露,尔当默思默思。
问之七,曰:今之释教传法得者,以为出头。自称为大和尚,可是真法否?
答曰:得者,如梦得金。称者,如戏台上汉高祖、楚霸王,何曾有实也。自达摩六祖以口传心授,故五
祖云:密附本音。今之所传纸上,传某僧某僧,之名为传法,志者观之,嘎嘎一笑而已。
王会然七问
问之一,曰:弟子蒙老师传授,下手工夫修炼两月,得药产之景。又蒙传授周天之口诀,行运三月,外
肾不举,丹田常自温暖,自知丹成矣,不知别门亦有可成之理否?
答曰:不得神炁交合,产出真种,万物所成或有行之专者,无非卻病。所谓万般差别法,总与金丹事不
同。
问之二,曰:有一先生自言得药产之景,能以升降;又长坐数十年,凡有走漏不结丹,何也?
答曰:虽得药产,不知火候。虽是升降,不知阖辟度数强运,故不结也。
问之三,曰:有一位言,教人凝神入炁穴,阳生之时,后升前降,不结何也?
答曰:不知起手之法,无药先行,升降水火煮空档,故此不结也。
问之四,曰:有一位言,阳生之时,以舌抵住齿,往上提之,吞津降下,不结何也?
答曰:此阳乃微阳,非药产之阳,升降无用。况又不知道路,乱提,起邪火,必得吐血之症。吞,乃有
形之物落于肠,出二便,有何益也。
问之五,曰:有一假道人,教人阳生时,用息采之,一息采,一息封,谓之二候,左边上,右边下,一
息一转,谓之一周天,不结何也?
答曰:此一非傍门,乃未得诀者。自诬造作,此言论哄愚夫耳。真人云:凡流不知道运行由五脏而循环
,非周天也。故此不结矣。
问之六,曰:专凝神在炁穴,能出阴神,不结丹,何也?
答曰:不知阳生用呼吸之法,故不结也。
问之七,曰:不打七亦吐血,得疾病,何也?
答曰;误信盲师之过耳。冲虚祖师云:外道邪法,行气必至有病。何以为病,升提太迟,重则提为邪火
,其病头晕,病目赤肿医障,病咳嗽,痰火吐血,病痛疮等症。若降下而迟,重则逼沉精气贯入肾子,
为疼痛偏坠病,腹胀水蛊胀病等症,上下两病皆致人透死。
了然五问
问之一,曰:弟子傍门外道不必问吴,愿闻正道之火候。有钟离云;乾用九,坤用六,可是此理也?
答曰:而名是法不是。
问之二,曰:冲虚谓子行三十六,午行二十四,可是此理也?
答曰:而名是诀不是。
问之三,曰:真人谓阳爻一百八十,阴爻一百二十,可是此理也?
答曰:而名是事不是。
问之四,曰:许旌阳谓阳用二百一十六,阴用一百四十四,可是此理也?
答曰:而名是火不是。
问之五,曰:其四非也:
答曰:道,最重在口传,不得真传,四皆非矣。如果得真师,其四俱真,不但四真,千真万圣俱合此火
之玄妙,而三教成道者,亦此火之玄妙。
危险说(此言下手调药及小周天事也)
华阳曰:学道者,外道纷纷及其成功未有一人,何也?不得性命之真传,分门立户,俱是妄为。且今之
悟性者,不识先天之性,落于后天之识性。今之修命者,不识先天之命,落于后天之渣滓,是故无所成
也。
盖不知其中性命之修持。
离中之灵,曰性。坎中之炁,曰命。奈何灵之进出无时,炁之生而外耗,性命不能自合矣。故祖师教人
,以离性去制坎命,当其际敛收微细之灵。念入手动炁之所,用巽风吹,发其中之火煅炼,此后天之性
命合而为一,则先天之性命自然发现矣,故曰修持也。
危险之防虑。
防之者,防其阳生。不自灵觉归炉之后,恐精之末化,阴气来后,不会煅炼,或神光失照,或呼吸失嘘
,或药产不知,或升降昏沉散乱,或丹成而不知景,或温养失宜,或不探大药等法是也。故古人谓:百
日防危险诚哉是言也。
以错修错炼之妄为也。
盖不知金丹之诀,总是妄为。所以古人云:任他万般差别法,总与金丹事不同。
或者闻其性命之门户。
夫门户者,乾坤也。乃先天之源,内含乎四象,故参同契云:乾坤为门户,坎离为药物,即此意也。
正理不明,根源不透。
正理根源即住命也。愚昧夙根,于道无缘。或于邪师,向外求道,皆非己之根源也。
入于旁门。
无数门户总不知自己之性命,故皇经云:三万六千种道,以释来者之心之谓也。
执于一边。
且如今之修性者,不修己之命,则淫根不断,常自下漏,与凡夫一般,真可惜矣。又有学习吞津液以弄
运后天者,不知玄关之消息,阎辟之机旋,虽若知修持,亦可惜矣。
虽曰归道,奈性命不合,神炁不交。
且性命神炁一也,不会交合,则无真种子矣。
纵自修为。
不识性命之交合,犹自以苦身心,如隔靴搔痒,有何益乎。
真元暗耗。
盖阳炁生时,不知采取归炉,炁焉有不耗于外乎。
终归于无所成也。
到头总是空劳矣。
或有夙缘相逢,言语相投,知乎调法。
夫调法者,是活子时所来之际,用风火之工也。其中有文武,不知逐节,亦无所用矣。
未能彻乎精微。
且精微者难言也。能自行持玄关之精炁神三者,以此不相离,不相执,知乎轻重,转弯抹角之用法者,
则妙诀得矣。
炼己之生浮。
心不纯熟。
行动之沉睡。
不自灵觉。
及至阳生时。
活子时来。
迷而不自觉灵。
当面错过。
炁薰形起。
玄关炁之融暖,则外肾举矣。
昧却采工。
因睡之过耳。
炁之极动,变而外施。
元炁融极之时,不采则自欲出关,变为后天矣。
既无主则无所留。
主者,神也。留者,息也。采工全赖神与呼吸之能也。炁既无神息之工,安能自住哉。
拱关一旦泄去。
出阳关矣。
安有药之可调可炼乎。
心之不诚,意之不专返,谓炁之不住,乃愚夫矣。
且既知乎灵觉之调法。
灵者,神也。觉者,知也。法者,以神用呼吸摄元炁皈炉烹炼之工也。
而又无所成,何也。
夫丹法有文武,若以混用,则亦无所成。
盖不知其中丹法之逐节火候之次第。
逐节次第,必要得真传授,方敢无疑自用。如阳未生之时,存之以神,用之以息,长教绵绵不断,息息
归根,乃文火之工。即古所谓炉中火种也。及其阳生,以武火采之,是用神用息而重之,即古曰勒之之
谓也。且皈炉之法者,亦是神息之相守,相住,文火之谓也。若夫炉中之锻炼者,即动之以意,鼓之以
风,乃武火之工也。即古所谓化精成炁矣。至炼后而温养者,文火也。不得真传,则不知此中之妙也。
是以盲修瞎炼。
且学道之粗心人,闻师一言,便以此为自得,不虚心求于精切,及至修时,工法已错乱。
不知调药者。
乃起手之法也。
武火采之。
武火者,用息摄炁之法也。且炁之生而下行,不自逆而上行,欲逆而归乎其源者,非息之招摄,无能还
乎其炉矣。故曰:降中升,升中降,即谓之阖辟之机。又曰:往来不穷。所以五祖师云:阖辟不明,不
能采药皈炉,即此之谓也。
武火炼之。
武火者,即上文阖辟之机也。紫霞问曰:炼法之中而又有阖辟,何谓也。曰:阖辟者,即采药,炼药及
周天之秘机,乃仙佛之密言,不得此中之妙,则丹无能成矣,故古所云:大有大阖辟,小有小阖辟,即
此谓也。阖辟者,乃鼓风化精之具,故曰:鼓巽风,运坤火。又太上云: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即此
之谓也。
文火养之。
文火者,吹嘘之养也。紫霞问曰:吹嘘岂不是阖辟乎。曰:尔所见错矣。吹嘘乃后天之气也。阖辟即先
后二炁之机也。又问曰:昔朱子调一呼一吸谓之阖辟,乃后天之说也。非大道精微,至妙至妙之玄机也
。请问曰:至妙可得闻乎?曰:阖辟者,乃大道二炁相动相应玄关中之消息也。有四个往来,故曰:往
来不穷。若以一呼一吸两个往来为阖辟者,则有穷焉,非真玄关也。又问曰:吹嘘与阖辟何所分别?法
曰:吹嘘者.神炁不动之义也。阖辟者,神气俱动之意也。夫阖辟之神炁,又在乎动与不动之间耳,若
出乎玄关之外动者,非炼药之阖辟,神炁亦不能相交相合,孕为真种。如凡夫欲生子,雌雄在外鼓舞,
岂不愚乎。
忘火以待其自生之故耳。
夫文火温养之后,浑然静之,使阳之再生也。
且既明其逐节,晓其炼法,何以张脉偾兴。
此乃以前用风火不到处,阴气阴精发生,为走泄之坏景,速用武火煅炼,炼到无此景象,方保无事。
无意之欲起。
此亦是阴精在丹田内作怪,使心君妄动,搅乱主人之故耳。即当用阖辟之法,鼓动炉内真火化此阴精,
是谓秘密天机,救命宝法也。故虚静天师入火镜云:欲心一起,速用武火煅炼是也。
种种阴魔阴怪来搅。
魔怪者,或现鬼神,龙虎等类是也。
或沉寐时外阳不举竟自泄之,又何故也。
此亦炼时,用风火少之故耳。若勇猛之士信得已及风火用之,已到工夫不息,则断无此事矣。
此乃火候用不到处,尽是阴气变幻,不识此时用武火,鼓巽风煅去阴气之法也。
如还遇有坏景之来,即再用武火炼一次,永保无事矣。
且夫真修之所为者,外若痴若愚,内安然逍遥。
故曰:大智默默,无向之乡。
最忌身之劳碌。
古人云:欲静其心,先静其身,诚然也。
心之外驰。
古人云:神一出便收回,谓炼也。
苟不勤慎则炉火断而不续,失其文火。
盖文火者,存之其神,用之其息,绵绵息息,皈根之法也。平常既失此法,焉能留其炁哉。
炁既无主而无所钩。
主者,神也。钩者,息也。
不落下而变为后天者,未之有也。
夫炁既无神息之工,则自然变而为有形精,故凡人无欲念而亦走泄者,无此火炼之故也。
此皆因当其际不知有武火为救护命宝之法也。
益当劳碌,外驰之时,凡有所劳,必当速以炼之,故曰:忙里偷闲调外药,即此谓也。
盖其精泄去,其炁亦泄之。
精炁本一也,故阴符经云:真炁即在阴精之内。
安得不谓危险哉。
一场空劳。
夫采取明乎二炁。
夫此采取者,即是调外药之采取外药也。二炁者,先后二炁也。先天之炁以得后天之气招摄,方能皈炉
,故守虚真人云:先天气不能自皈炉,以后天之炁采之,即此谓也。
阴蹻知乎道路。
阴蹻者,乃摄精之路也。正在谷道前,膀胱后,上通乎丹田是采药,药之的路,故张紫阳八脉经云:阴
蹻一脉,诸圣秘之,高人藏之,乃仙佛采药之所。又马天君解大洞经云:一阳初动之时,运一点真汞于
脐下以迎之,即此泄尽矣。学者不可不察焉。
是为勒阳关之法也。
夫阳关者,即上文道路之口是也。
若夫皈炉之后,不知回风混合。
盖回风者,回旋其呼吸之气,以逆吹之。
锻炼之法者。
煅炼者,即上文回风之法也。能自回风,则炉内神炁亦能自混合为一者矣。故我冲虚祖师云:神虽宰炁
,未知其炁可宰否,以回风混合之。又心印经云:回风混合,百日工灵。即此谓也。
其元精与阴精。
元精者,即元炁也。动为元精。阴精者,饮食之精也。此精最作怪,必般神炁二火合为一火在炉内鼓动
巽风炼化此精。故数云先生云:用丹由自然之呼吸炼之,苟不得此诀,则精不化。
依旧藏而不化。
在丹田内。
阳之暂伏,顿然又生。名虽调药,实不知炉中调法。
法即前文炉内鼓巽风也。
然后阳之复生者。
外举肾。
竟将以前未化之精拱而射之。
泄矣。
则其药之无所产。
既无真种,则不能行周天之火也。
不思己之精不返,谓师之诀不真。
自生退。
何不悟之甚也。
此以上尽言调药之法也。
且药产薰炉之际。
真炁在丹田内自交欢融暖鼓动矣。
危险大矣哉。
此处不知正念相就相翕之法,必失其交会之机也。
彼愚昧。
因自昏沉不生正觉之故耳。
不早自提点。
夫既调药,早早提点药产之景来。
贫著其乐。
此乐者与凡乐火别。若不知此处交合之法,则失其炁之交机,空费炁之欢翕。譬如凡妇之活子时来者,
其炁暖融,正在无止无底之际,欲想交合而失其丈夫,岂不成孤伶乎。此是失其生机故耳。
内失其照。
此即上文神不去交炁之意。
已交特别之时。
既知此处神炁之交合是谓真种,古仙谓之天然交。又当明此处采药之候,若不知此候者,是名有候无火
,丧失止在半息之间,岂不危乎。
若不即生复觉者。
此教人即速用灵念采之。
则昧卻采工矣。
上文言用灵念采之,此又言采工,实有异也,盖念止能宰其炁,不能摄其炁皈炉,故以神用呼吸采其炁
也。
所产之真种。
即真炁也。
不能自皈炉。
炉即下丹田是也。
洋洋乎。
正在恍荡之际。
竟自泄去累积之工,空无所有,岂不悲乎。
一场空劳,皆因心之不专,用工时,意之不诚,此以上言药产之危险。
若乎升降之机,又在乎斗柄。
盖升降者,进退也。斗柄者,丹田之意也。
神息之力也。
夫神是扶炁同行同住之主,息是逼炁退炁之机,机不可少主,主不可少机,主机又不可少意,三物并用
,方为真玄妙之修土,如缺其一,则有危险。
炁之行而息不逼。
有炁无息,炁不随路而引。
乃导引旁门。
如今运气之外道。
非阖辟之道也。
盖阖辟者,乃大道最妙之天机,必得真师传之,方得其精微。
息之应而度不合。
有息无数息之混行,丹不结。
乃无之外道。
如今运后天气之旁门。
非周天之数也。
周天有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苟不暗合此度,任你运行元炁,万万不能成丹。
不但炁之不结。
炁散于别络。
亦费药之空生。
可惜当面错过。
则周天之危险即藏其内矣。
此以上尽言周天之危险。
夫药之归炉。
盖炉者,下丹田,亦谓中宫。
若文火之失熏蒸。
时刻之吹嘘。
则阴气又存之。
阴气者,因丹田火不到之过耳。
诸般怪现,皆由此之故耳。
诸般怪现如阴人鬼神,即当用武风嘘之,以武火炼之,不然阴气胜阳炁,埋藏则有危险之病矣。
且平常无事,若失其蔓蒸。
时刻用息嘘之。
误食香辣。
丹之成时,忌香辣,乃散炁之危险。
劳其身心。
身心有劳,则炉火不勤,有危险之病出。
昧其动静。
盖动静者,非心意之动也,乃丹田之炁动。若不知动而收,静而黛,则丹有危险矣。
丹则异生。
不知不觉。
或时迫炉而出。
盖炉者,丹田也。丹之已成,全在神光之护持,呼吸之熏蒸。若一时失检点,顷刻炁从丹田纷出,或走
于身前,或走于身后,诸窍皆可藏之。不得其诀者,无能复归其炉,即谓之走丹。或问曰:以何诀收之
。答曰:以静定而待之,且看丹之从何路出去,而藏于何所。已知其的处,再用微呼吸吹于丹田,用意
从的处从原路引而皈炉,或一引,或数引,谓之收丹之法也。
或时火生。
火生者,因饮食有动火之物,或热水浴身,此二者,引动丹火不得其法,亦是走丹之危险。或问曰:何
法能救之。答曰:存想一黑云悬于目前,以神引入于丹田,其火则自退矣。
或时见水生,或阴人现象。
夫水生阴人者,即阴气也。因呼吸之火断续,故有此景来。或问曰:用何法救之。答曰:急用呼吸之意
以武而吹之,不见此坏景,丹复光明,方为美事。
若不得其法救之,丧失在顷刻之间,夫炁之满而丹成,其危险者,在当止不止,不当止而止之诀焉。
法在以前风火经中。
若夫火之园足又勤勤于熏蒸。
即呼吸之逆吹嘘也。
相护于性命。
即以神返照也。
或有意放则汞散铅冷。
又是阴气来矣。
丹之怪异,不又重生乎。
如上阴气之变化一般。
非师之诀不真,乃已之失照,然丹已成者,急于超脱,若贪著尘俗,待以半月,一时不觉丹之迫炉汞飞
铅走,哀哉!空空已乎。余愿同志者,将此危险审而查之,细而悟之,精而行之,则永保无失矣。
此以前有十五段,内有三十五条细数难以表明,看别经方知全旨,细看熟玩,然后用工时方免危险之病
。
后危险说
自古丹书多引而不发,欲求其全诀,全火者,尤难之。学者虽从末由岂不可叹哉。故予前危险说补金仙
证论及慧命书所不足之处,使苦志者得下手调药及小周天之工法也。夫篇中所谓凝神者,是凝于道心之
所,道心而得人心之翕聚,则元炁聚而不散为孕药之工,即为双修性命之苗也。夫神既凝住炁穴,而炁
穴之神不又有当知乎。盖觉其呼吸之往来是为炼精之风火也。且神又不可泛驰于外,息又不可断续无嘘
,神息之相炼,动静之相依,不出乎范围,不执乎有无是谓化精之诀也。且又当知乎神安于阳动之所,
以协乎其机莫离乎其炁,炁化之所在,即神安之所在也。篇中又曰:武火者,是采药,炼药,炼阴精之
妙诀,内外呼吸之秘机,故曰阖辟其妙,在乎二炁逆用之工,故谓之采外药矣。且炼之者,是化精也。
即玄关之中,意鼓息吹之玄机,谓之阖辟,即所谓鼓巽风,运坤火。又云:风轮激动产真铅。因坎中之
阴精难以制伏,便使风火而化之,神炁相摩而激之。如二物之相摩而生火也。悟一子云:欲降而静之,
必光激而动之,此诚言其妙诀,是指玄关中神、炁、气三物相动相激之机,且炉内神炁既以相炼不可息
乎,其风不可出乎,其外不可离乎其原,神炁之二意同此相贫,如雌雄交合,当其际,二物周身之意尽
归于此处。如此得法调药,何患精之不化,欲之不死,而其种不产者哉。且又曰:炼阴精者,谓人食五
谷百味所化之精华名曰津液,是滋养五脏之后天,皆属渣滓昼夜滋润乎周身,而至于丹田者,则为阴精
也。此精时刻作怪,搅乱心君,引动元炁之散泄,所谓炼之者,因有先觉之坏景来前,即当以后天之神
火注于炉中,是为火种火引也。便使橐籥之鼓风,以风扇火,以火鼓动先天元炁之真火,二火相摩相激
,阳火胜乎。阴精融透周身,何患精之不化,怪之不灭,道之不成者哉。且又曰:文火者,乃神炁相定
而不动之旨也。真人云:修之首务,潜之深渊,韬明养晦而后可以善其用也。夫既曰不动,而又曰文火
者,何谓也。盖神炁虽曰不动而呼吸之气又在此吹嘘绵绵不断之旨也。古曰:吹嘘曰温养,是定而嘘之
意也。且火得风之所嘘,火不息冷药则融而温暖,故文武火者,调药之的旨也。夫药既调而自产者,莫
当去其武而用其文,欤不知药产时,呼吸之文武火俱无所用也。故曰:定息候真铅乎。既曰不用呼吸之
火而药之产,岂不散。欤盖妙在乎神炁之相就相照相顾之旨也。且当此际,药之老嫩,铅之迟早,又必
叩乎秘传相会相离之机采取,安敢妄泄哉。然采取之诀,非用武火,药焉能归炉哉。夫升降之火兼文武
而用之,故曰:柔而变刚,刚而变柔,刚柔乃丹道之妙旨,及乎六阳吸机之入而升,是谓武。然呼机之
回而定,即属文,且以六阴呼机之退而降是谓武,然吸机之进而定即属文,故曰:时时有沐浴者,此也
。盖卯酉者,去武全文,不息息中而暗息息者调养其生杀之机也。且子午妙在于升降。而又云:有沐浴
者,是谓一时八刻而一日有百刻,调此四刻即属乎沐浴之法也。且归根之文火熏蒸补助乃养丹之的旨,
为返照之工夫,而丹之成时,去武火用文火是谓熏蒸养丹之法也。
嘉庆四年端阳前五日华阳著于北京仁寿寺
增注说
书有可注者,谓本书藏密之未明也。而破章立说必先得其真师之接受,事理透彻已工有所成,然后发笔
,显然明白与前书合一,则曰注矣。若事理不彻,而已工无所成,以时文套语,冒妄杜撰,经自为经,
注自为注,何足为注哉。书有不必注者谓本书,显然已注明者,何烦画蛇添足而再注也。若强生妄说,
以为己之聪明,不得真师而内丹无所成,傍解瞎摩,则反为坏书之药引,实乃害众之病根者,欤者金仙
证论与慧命经之原体本已直切,又恐学者错认门户,重加亲注道合仙佛之真机,工用自己之效验,诚为
二门登堂入室之良方者矣。非余之好事者,是违后人之妄注也。反复诀之明白,重叠显修之真工,仙佛
微细之实事,无一字一事而不尽洩,与此二书之中矣。是书得保全两家悟彻根源,则不外乎大道而同归
。究竟自己之性命者矣。名虽分仙佛,而用之真工,实则一也。尊师之所集原以愿宗,从之所好而不失
性命,免落偏枯之见,立今劫以成大道。愿谢不烦,欠师诀工,妄注者之所增也。以此戒云,毋劳再注
。